陳帝趕忙上前,扶起前方老者,開口道,“先生今日怎么親自來了?”
“臣此來,是有一事要奏稟陛下。”
季歸從身上拿出寫好的奏章,遞了上去。
一旁,老太監見狀趕忙上前接過奏章,然后呈給了前方的陳帝。
陳帝看著眼前的奏章,稍作猶豫,打開看了起來。
漸漸地,陳帝臉色凝下,眸中驚訝難掩。
殿中,眾臣看著陳帝神情的變化,面露不解。
究竟是什么事,讓陛下如此震驚。
“先生的這封奏章,著實解了朕的燃眉之急,先生有心了。”陳帝目光看向眼前老人,正色道。
河津洪災,一直是他的心頭之患,只是賑災一事,向來貪腐橫行,加上奸商趁機哄抬糧價,朝廷的賑災之策很難有效施行下去。
而季先生這份奏章中,便明確提出了應對之策。
災民“自救”制,官員“連坐”制,甚至還有針對糧價哄抬的“張榜”法。
至于應對流民暴亂的方法,奏章中只有一句,破流言,懲惡首。
陳帝將奏章遞給了身邊老太監,讓朝中幾位重臣傳閱。
數位朝中重臣看過奏章后,臉上皆露出異樣之色。
奏章最后傳到七王手中,七王看完奏章上的內容,微微頷首。
的確是賑災的良方,若能真正實施,河津水患將會得到很大的緩解。
不過,如此一來,他事先安排好的計劃亦會受到不小的影響。
“陛下,此法是否可行?”
大殿中,季歸看著眼前陳國帝王,認真道。
“可行。”陳帝點頭道。
“陛下,此法能否施行?”季歸再一次問道。
陳帝神色凝下,正色道,“能!”
“臣,告退!”
季歸躬身行了一禮,旋即轉過身,顫巍巍地離開奉天殿。
眾臣和陳帝注視的目光中,風燭殘年的老人漸漸遠去,從始至終都沒有說過任何其他的話。
“陛下!”
眾臣沉默之際,七王陣營中,一位臣子上前,沉聲道,“季先生的方法看上去雖好,但是施行下去畢竟有著一定風險,臣建議,可以先在部分地方試行,若真正可行,再普及整個河津之地。”
對面,武將之首,凡蕭寒聞言,眉頭輕皺,開口道,“張大人之言不無道理,只是,救災如救火,我們等得起,災民卻等不起。”
“都不必爭了。”
大殿中,陳帝收回目光,淡淡說了一句,旋即轉身朝著殿上龍椅走去。
“七王,你的意見呢?”
龍椅前,陳帝坐下,看著眾臣之首的七王,平靜道。
七王看著龍椅上的陳帝,眸子微微瞇起,恭敬一禮,回答道,“臣建議,應當立刻將此法在整個河津之地實施。”
七王之言,震驚后方眾臣,一位位七王陣營的臣子面露驚色,誰都沒有想到七王會如此干脆的選擇妥協。
大殿上,陳帝注視著下方七王,雙眸深處,一抹微不可查的精芒閃過。
七王,陳羲之,無愧梟雄之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