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經塔三樓,蔡老先生提及建安二十三年這個禁忌的年號,蘇白身子不自覺顫了一下,旋即迅速恢復如初。
蔡康太老了,雙眼已花,沒有注意到身邊少年的異常,將最后的史卷放回原位后,朝著前方陳列雜記的書架走去。
蘇白跟在后方,畢恭畢敬道,“蔡先生,那些埋沒的歷史,就真的尋不回了嗎?”
蔡康停步,渾濁的眸子看著四樓的入口,片刻后,收回目光,開口問道,“你今年多大?”
“十六歲。”蘇白回答道。
“十六歲,原來你也才十六歲。”
蔡康輕聲呢喃了一句,道,“你的未來,一片光明,何必去觸及那些東西,這對你的未來之路,沒有好處。”
蘇白神色凝下,道,“我想知道歷史的真相。”
“真相就真的那么重要嗎?”
蔡康轉身,看著眼前少年,問道。
“重要。”
蘇白認真道,“即便史書沒有記載,我也要查到那些被刻意隱藏的歷史。”
蔡康盯著眼前少年看了許久,輕聲一嘆,道,“你和我當初認識的一個老家伙一樣固執,可惜,他已不在了。”
蘇白聞言,沉默下來,他知道蔡老先生說的是何人。
那是他的祖父,一個固執卻又心懷百姓的老人家。
祖父和蔡老先生曾是舊識,不過,完全說不上交好,因為兩人的脾氣一樣的固執,經常一言不合就吵的面紅耳赤。
幼時,他不止一次聽祖父提起過眼前的蔡老先生,每次都會罵上幾句,但是每次罵完之后,卻又會莫名其妙笑起來。
當年,他尚且年少,不懂為什么,現在,卻是有些懂了。
有的人,或許不能做朋友,不過,不是朋友并不代表就是敵人。
因為祖父的印象,他對于蔡老先生的印象,并不是那么好,直到來到太學后,才漸漸發生改變。
毋庸置疑,蔡先生絕對是一位優秀的太學先生,當年祖父口中所罵的頑固,或許并非是貶義。
“蘇白,你知道這藏經塔中為何會有這些民間的雜記嗎?”蔡康看著眼前的一排書架,開口問道。
“是蔡老先生您向陛下進諫,特意將增設了雜記一項。”蘇白回答道。
“知道為什么嗎?”蔡康問道。
“不知。”蘇白搖頭道。
“因為史官的筆,不敢寫的東西太多了。”
蔡康渾濁的眸子中閃過一抹感慨,道,“史書,本該絕對的公正,可惜,史書終究是人寫的,受影響的原因太多,尤其是朝廷的史官,更是如此,所以,我才建議陛下,增設雜記這一類別,雜記嘛,都是由民間凡夫所寫,或許有著夸張不實之處,可是,它所表達的意志,卻是最為真實。”
蘇白眉頭輕皺,問道,“既然內容夸張不實,又怎能表達真實的意志?”
蔡康伸手,從書架上拿出一卷上了年份的書籍,放在身邊少年手中,聲音沙啞道,“還有些時間,隨便看一看吧。”
蘇白看著手中的雜記,神色微怔,很快回過神,一臉疑惑地翻了開來。
前半卷,蘇白并沒有發現什么,然而,待看過大半卷后,臉色漸漸變了。
“這便是史。”
一旁,蔡康感慨道,“雖然很多東西都變了,但是,它卻在說史。”
半個時辰后,蘇白看完整卷雜記,眸中震驚難掩。
蔡康拿過前者手中的雜記,放回原位,平靜道,“走吧,時候不早了。”
“嗯。”
蘇白壓下心中波瀾,上前扶過老人,朝著樓下走去。
一樓和二樓,藏經塔中太學生看到兩人,紛紛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