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18年的時候,國內那些互聯網大佬全都做起來了,成了無數人羨慕的對象。他們住莊園,喝紅酒,交往的也全都是各類名媛,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他們過的是神仙一般的生活。
然而楊凌并不佩服他們。
確切的說,楊凌對他們身后投資人的敬佩程度,要遠遠勝過這些互聯網大佬。
這幫互聯網大佬,外表風光,然而有時每天坐飛機飛好幾個國家,只是為了多賺幾千萬。
光鮮外表的背后,需要應付多少紛繁復雜的人際關系,再加上每天活在競爭對手的勾心斗角之中,內心有多累,只有他們自己知道。這幫有錢人每天一覺醒來,第一件事,就是要計算這個月又得還銀行多少錢。
楊凌當年和自己的領導一起陪一位有錢的大佬吃飯,大佬明明負債過百億,卻仍然在眾人面前談笑風生,裝出一幅社會精英的樣子,而當那個股價爆跌的電話打來后,大佬當場吐了血,然后昏死過去,醫院里整整躺了一個半月才下床。
而另一位大佬,開著一千萬的跑車人前人后炫耀,來楊凌他們公司簽合同的時候,看人的目光,全是蔑視的神色。哪知合同剛簽完不到一個月,這位大佬就被高利貸逼瘋了,從32層高樓的樓頂上跳了下去,離開了這個讓他充滿愛恨的人間。他那身名牌西裝上,全是血。
和這幫名聲顯赫的有錢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躲在幕后“垂簾聽政”的國外投資人。
他們根本不追求那些沒用的虛名,他們的錢比福布斯榜上那些所謂的名人多的多,然而他們早就買通并控制了媒體,做起了隱身富豪。
在這個世界上,有錢人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某類網站創始人或是某類實業創始人,經歷特別艱難的創業過程,熬過最痛苦的時光,最終總算把企業做起來了。
第二類是孫正義,巴菲特這類人,把錢投出去,每天只顧著享受生活,輕輕松松的就把錢賺了。
第一類人累死累活絞盡腦汁想方設法賺錢,第二類人只需要把錢投資給第一類人,屁也不干,坐享其成,還拿大頭。
第一類人外表風光無限,成了無數人的偶像。
第二類人隱姓埋名,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他們的存在。確切的說,羅斯柴爾德家族也屬于這第二種人,他們當年玩的那叫一個風生水起,但知道他們的人,遠遠比知道比爾蓋茨的人少。
楊凌對第一類人一點興趣也沒有,卻萬分崇拜這第二類人。
他騎車去鄰市網吧,查了兩個公司的電話,抄在紙上。
然后下機結帳,去電話亭,一個電話打到國內那家做聊天軟件做的很出名的公司,當年還沒有那么多電話騙子,對方前臺一聽他是投資客,立刻幫他轉接了老總的電話。
楊凌告訴這位老總,聽說你正在融資,我很看好你,準備給你投資。
此時這位老總還沒有后來上千億的身價,當然也就沒有后來那么大的氣場。現在他因為缺錢,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正想把這款耗盡無數心血做出的聊天軟件以60萬的價格賣掉。
聽到楊凌要給他投資,并且不買走他的軟件,老總又高興又感動,隔著電話那頭,都透露出殷切的期冀:“楊先生,您趕快來!我在此專等!”
當時的電話亭有很多小獨立間,每部電話用小隔板隔斷,打電話的人各聊各聊的,誰也不影響誰。
掛了電話,楊凌又把電話打到那家做搜索引擎的公司,對方老總也處于創業初期,正著急籌錢呢,一聽投資人要來投資,也和上家公司的老總一樣急吼吼的喊道:“歡迎歡迎萬分歡迎!楊先生您快來!我在這靜候您的大駕!”
楊凌買好了火車票,回家后,他整理好了幾件衣服,打包放進行李箱,準備坐長途火車去簽投資合同。
他給父母留了張便條,說自己在家閑來無事,去市里一家網吧里打雜,賺點年貨錢,到時好好孝敬孝敬爸媽。這些天吃住都在網吧,勿念。
既然中了大獎的事不方便告訴他們,只也好用這個善意的謊言做借口了。
他父母回來后,看到這張便條,很是高興,他媽對他爸說:“這孩子長大了,懂事了,心里知道惦著父母了。”
他爸喝了口溫水,嘆了口氣說:“都怪我無能,苦了這孩子。從小到大,別人家的孩子有的東西,他都沒有。唉,孩子知道打工掙錢是好事,別累壞了就好。”
楊母說:“放心吧,咱們兒子6歲就自己洗衣服了,他能照顧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