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做了。
不過,事實證明,不做才對。
太多了。
四五十條職業突破體系換個皮,變成四五十條途徑,做設定的時候不算多,但要想在書里全部寫出來,就困難了。
你們也看得到,還有不少途徑都是略寫過去的。
本來我在細化銀鴉設定的時候里,是藍血者有二十二條途徑,職業者有二十二條途徑的。
但后來仔細一想,太多了,就算每一卷都寫滿,也難以完全展開。
而且,雖然數量多,但是仔細對比的話,很多職業其實有不少相似之處。
有點重復了。
而且,還有一件事。
那就是詭秘本身。
我的確很喜歡這本書,但是因為近些年的“抄襲”風波。
雖然在我的角度看來,這些神話元素是通用的,因為我了解很多神話、歷史相關素材,知道這些來自什么地方,但讀者不一定知道,他們的判斷標準和我們作者是不一致的。
“像就是是”,可不是一句玩笑話,真的是有很多人會這么認為的。
畢竟人的認知來源于經驗,來自于比對,這是難以避免的。
就像羅馬神話和希臘神話。
羅馬人本身是有神話的,但是他們的神話是“結構型”的,只有結構和身份,也就是xx神有什么樣的能力象征、和另一個神有著什么樣的關系。
羅馬神話缺少的是具體神明發生過的故事。
也就是這個神做過什么,做了什么,有什么樣的事跡。
現在我們所熟悉的“羅馬神話”,是當時的羅馬作家在寫羅馬神話時,因為結構對應,所以直接把希臘、埃及神話的內容套了進去。
甚至一些原本就有的羅馬神明事跡,也在作家們的套用下,被頂替了。
導致現如今的羅馬神話在人們第一印象里就是個希臘神話的翻版。
怎么說呢,多虧了做kp的習慣,我在第一章就說明了序列途徑來自哪里,這是房規魔改等等。
不過,雖然我很喜歡詭秘,但我也不想被人認為自己的創作內容都是來自詭秘。
雖然我的職業合成體系不是我自己憑空想出來,但也并不是來自詭秘,而是來自蠱真人,還有不少來自dnd的職業。
所以,我覺得,把“套用詭秘序列途徑體系”這件事,也直接寫成一個故事劇情。
一個外來者,帶來了序列途徑的體系。
幸好,多元世界的設定,“外來的規則”寫起來也不會突兀。
所以,在設定的時候,我就明確了一件事。
“序列途徑”這個體系,就是外來的。
然后,我的設定就改成了每個掌控帝國高塔對應一條途徑。
而盧修師構筑二十二條途徑。
前者是“正樹”(生命樹、希臘圣樹)
后者是“逆樹”(類卡巴拉樹)
夜鴉里,是有很多“冥想法”的。
巫師的“技能樹”,也就是前面的希臘圣樹設定。
每個巫師有自己的一套技能體系,他們有各種各樣的法術,這些法術構筑成了一棵技能樹。
你們應該還記得吧,“灰燼子爵”說的話。
不是具體的稱呼,而是籠統的“象征”。
這些描述,就是對巫師法術的描述。
這些是正樹相關。
而另一側,就是“逆樹”。
在盧修師來到榮光之后,以“幻影之塔”為基礎,把一整個認知種族作為認知力量,作為輪廓、為橋梁,構筑了二十二條途徑,把一個又一個職業者概念化、認知化剝離出來,鑲嵌到“途徑”里。
再然后,就是在這個秩序破碎的世界里,盧修師以夢境塑造臨時的過去,拼湊在時間里,影響相鄰的時代。
一步步地,盧修師通過幻影之塔這些備份用的塔,與帝國高塔聯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