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士杰,就是夏川圈定的匠作科長人選。
剝離作坊職責之后,物資科也將輕裝上陣,專注于物資收集、儲存、發揮等職責,讓朱小玲松了一口氣。
“建設科有什么計劃?”夏川問徐建新。
徐建新說:“我建議將施工組升格為施工隊。”
“這兩個有什么不同呢?”夏川卻是不太懂。
“區別大了。”徐建新說。
施工組只是簡單、粗暴地將石匠、木匠、泥瓦匠以及普通建筑工人糅合在一起,內部既無明確分工,也沒有組建管理層。
甚至人員都不固定,經常被調來調去。
如果只是執行一些簡單的建設任務,這樣的組合還不會出什么問題,畢竟上面還有建設科指導。
可要是執行更復雜、更專業的建設任務,比如今年規劃建設的內城墻、碼頭,以及各類專業工坊,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
升格為施工隊,一是將專業工匠固定下來,組建專業的施工隊伍;二是組建施工管理層,負責統籌管理各支專業的施工隊伍。
除此之外,還要組建專門的勘測、測繪以及設計團隊,各司其職。
“那就這么辦。”夏川當即同意。
物資科長朱小玲提出一個頗為棘手的問題:“按領地目前的人口增長速度,預計7、8月份人口就將破萬,分布又很凌亂,如果還是繼續維持食堂模式,操作起來會很復雜,是不是要開始規劃物資分配到人制度了?”
“你的意思是實施配給制?”夏川說。
“是的。”
朱小玲點頭,這是她想了很久的方案。
配給制可視為一種從公有制到私有制的過渡制度,物資仍舊歸集體所有,由物資科統一收發,只是發放對象從食堂轉為個人。
這跟自由買賣還是有區別的。
“你們覺得呢?”夏川沒急著表態。
“我認為可以,這種制度有史可鑒,執行起來也不困難。相比現在的大鍋飯,配給制更容易激發大家的勞動熱情。”江薇薇第一個贊同。
江薇薇說的借鑒,就是“票據制度+工分制度”,雖然有其時代局限,但對目前的領地而言卻有其優越的一面。
雖然也是配給,但畢竟有了公私之分,為選民注入了新動力。
“我也贊同,總是要走出這一步的,早準備沒壞處。”陳平說。
“那好。”夏川再不猶豫,“這事還是由江副統領牽頭,物資科主抓,先擬定一個方案,通過之后,再做前期的準備,一切以穩妥為上。”
想實施配給制,絕不是一句話的事情。
比如怎么制作無法被“山寨”的票據,怎么因地制宜地制定適合九州領的工分制度,還要建立跟票據兌換相匹配的糧鋪、肉鋪、布鋪等等。
事情復雜著呢。
討論完畢,夏川順勢宣布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