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熟悉,不過多羅特部勢單力薄、阿拉克卓特部剛剛叛出察哈爾部,又夾在青城與上都之間,按說沒有理由會反叛大汗,唯一可慮者,便是緊緊挨著大漠的土默特右翼以及孤懸于大河以南的鄂爾多斯兩部了”
此時,尼堪心里已接大定,就算土默特右翼的杭高投向衛拉特部他也不怕,從土默特右翼攻向九原,勢必要經過一道狹窄的、南面是黃河、北面是陰山的道路,若是沒有意外的話,孫傳宇應該會牢牢守住這一道路。
至于南邊的鄂爾多斯部,彼等就算投靠衛拉特部,并加入他們前來攻打孫傳宇,還要面臨黃河天險的威脅,何況,以朱克圖的精明,此時他應該抵達了青城,這個時候無論是誰前來挑戰都得掂量掂量。
尼堪心頭大定,一把將格根塔娜拉到自己的懷里。
“塔娜,幸虧把你帶出來的,沒有你這一番話,本汗還不知如何下手呢……”
格根塔娜淬了一口,一把推開他,“別,別碰了我的孩兒”
……
尼堪北上了。
他讓南楚帶了一千騎兵,又在李延庚隊伍里抽調了一千步軍,此后,濟州島還有兩千騎兵、一千步軍,加上隨時可以抽調的漢人、朝鮮青壯,完全可護衛全島無虞。
加上自己的一千親衛,一共三千人,五十艘薩哈連Ⅰ、Ⅱ級的三層甲板大船、十艘因果達級的船只,冒著呼呼的北風從濟州港出發了。
他們的后面還跟著兩百艘掛著縱帆的龜船、板屋船,縱帆自然也能傾斜帆位逆風行駛,不過速度比起軟式橫帆就差了一些,只能讓他們在后面慢慢跟著。
按照后世空氣動力學的原理,軟式的、被風吹拂時帶著弧形的橫帆才能得到最大的動力。
尼堪走之后,濟州島還有十艘薩哈連級、二十艘石勒喀級、二十艘因果達級的戰船,護衛全島還是足夠的。
北上時,尼堪讓水手將所有的橫帆調整成與從西北面吹過來的冷風幾乎呈九十度的方向,此時反而讓船速達到最大,不過乘著逆風時,就不能直直地向前航行了,必須隔一段時間調整一下航向,讓船隊大致呈之字形前進。
沈志祥、張燾的船只全部留在了濟州港,他們這些大沙船,遇到順風還可以快速行駛,用硬式縱帆頂著烈風行駛實在力有未逮,何況沙船多半是方頭,破浪能力實在堪虞。
最后沈志祥、張燾兩人只帶著少數人跟著尼堪坐上一艘薩哈連Ⅱ級的大船。
諸民黑斤部落哈拉達瑚圖禮的長孫蘇納如今已經是這艘船只的艦長了——蘇納曾經跟著他阿瑪用獨木舟越過庫頁海峽抵達庫頁島,在海上的能力還是不錯的,在尼堪的親衛隊鍛煉一年后便加入到了孫佳績的水師隊伍。
今年二十歲的蘇納身形敦實,雖然以前只用過樺皮船、獨木舟,船帆也是用大張的堪達罕皮子制成的簡易形制,不過來到孫佳績的大船后,對于如何根據風向操控這些復雜的索具還是顯示出了很高的天賦。
按照尼堪與孫佳績兩人商議過后對水師的規劃,新加入的水兵一定要在操帆手、觀測手、戰斗兵、炮兵、槳手、火頭兵等職位輪番實習一遍,最終看各人的天分、成就再相對固定在某一位置,不過操帆手、炮兵、戰斗兵這三個位置還是會進行小幅的輪換。
對于蘇納來說,操帆、接舷肉搏都不在話下,利用火炮、火銃就差了一些,不過因為他對于風向、海上的氣候有著天然的敏感性,孫佳績最終還是讓從軍才三年的他當上了船只的艦長,先后在因果達級、石勒喀級干過,薩哈連Ⅱ級出來后,由于水師軍官實在缺乏,便讓他越級上了。
蘇納對尼堪這位深處大漠內部,平素只有尼布楚河這條小河可以練手的大汗能制訂出這樣一套在什么風向的情況下如何操帆、擺舵的操典也是十分好奇,當然了,他肯定不敢問他。
……
初冬的朝鮮西海岸,雖然風急浪高,尼堪的船隊還是一路有驚無險地抵達了皮島海域,由于充分利用了側風,船隊抵達時不過才離開濟州島四天!
船隊繞著皮島、身彌島、大和島等一眾島嶼轉了一圈,結果并不令人意外。
所有的島嶼都空無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