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曉元年(1641年),7月,大夏帝國第一次三院合并的會議在陽都召開了。
“賊寇李自成已下洛陽,烹福王;賊寇張獻忠下襄陽,燒死襄王……,大學士楊嗣昌自縊……”
按察司正在匯報內外形勢。
與歷史相比,絲毫不差,不過如今主政陜西的是孫傳庭,不是傅宗龍,孫傳庭會比傅宗龍厲害嗎?
尼堪搖了搖頭。
拿下半個河南后,李自成的兵力已經膨脹到“不可制”的地步,里面不僅有大量的步兵,還有幾萬騎兵,加上牛金星、宋獻策以及大量明軍的加入,部隊、施政也逐漸正規化,加以闖營乃以成名“三堵墻”戰術,此時,除非滿清或者大夏帝國出手,已經沒有任何人可以挽救他了。
當然了,如果此時只有李自成一股,大明還是很有可能將其剿滅的,不過還有張獻忠、羅汝才、革左五營在搗亂。
這里面,又有故事。
一直在對付張獻忠的左良玉在此之前確實是一員難得的驍將,一人便屢敗張獻忠,瑪瑙山之戰就不用說了,張獻忠退出襄陽步入河南后又遭遇大敗,首席大將沙黑被殺,騎兵幾乎全軍覆沒,他自己也被左良玉砍傷。
此時,左良玉但凡稍微用點心,將張獻忠完全剿滅也不是難事,然后配合孫傳庭手下的秦兵,加上黃得功、周遇吉兩人的兵力,遇上李自成,還是有可能扭轉事態的。
但這只是假設,在第二次大敗張獻忠之后,由于自己家里也慘遭“兵敗”,一家百多口除了兒子左夢庚其他人全部被殺,左良玉似乎像變了一個人,自那以后,他便成了大明的禍患,而不是國之干城。
“截止六月底,帝國中人口接近一百五十萬,不過新近加入的定遠、定方、臨潢府三地尚需大量農戶前往墾殖,特別是定方、臨潢府兩地,經過俄羅斯人攛掇的韃靼人肆掠之后牧民丁口銳減,如今,托音部完好的戶數僅有兩千余,舍赫部相差無幾,其它小部落則是幾乎沒有成年男丁”
此時按察司王文慧的匯報已經結束了,主管戶部的哈爾哈圖正在匯報帝國總體的形勢。
尼堪將目光投向薩哈連、孫傳宇,這兩人主管樞密院。
薩哈連自從當上尼堪的國丈后,他將布拉姆部完全扔給他的弟弟噶里(另一個噶里)管了,自己一門心思在樞密院“當官”,可惜他既不識字,漢話也是剛剛學了一點,如何能處理大事,故此,一般情形下,都是孫傳宇在打理。
其實,拿下南西伯利亞后,尼堪對薩哈連的去向便有了新的考量,那里,對他來說可能更適合一些。
薩哈連、孫傳宇兩人對望一樣,結果還是孫傳宇上前說道:“陛下,如今駐扎在臨潢府的羅繼志騎兵旅大多是單身,不如就近與契丹部落聯盟那些失去成年男丁的牧戶結成對子,一來彼等可以更好的護衛鄉梓,二來嘛,也可以解決托音部獨大的問題”
“就這么辦”,尼堪點點頭,“不過這如何結對還是很有講究的,你等需要拿出一個妥善的辦法來,結成對之后如何兼顧家里和軍里,也需要妥善處置,嗯,駐扎在定方的巴彥部也按此辦理”
“至于移民”
此時的大夏帝國,國土面積已經大大超過后世的蒙古國,人口卻只有一百五十萬,這樣的情形是完全不保險的,尼堪認為這件事是元年最大的事情。
負責商部,兼管移民事務的雅丹出列了。
“陛下,如今山西邊墻附近、京畿邊墻附近、芝罘島的移民已經很少了,一來這兩地想要移民的人已經走得差不多了,另外與明國收緊了人口流動也大有關系,這一處,微臣倒是有一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