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得知李木根娶妻,他也是披紅掛彩,帶了族里三百青壯迎了上來,同時,他還給李木根送了三百匹駿馬、三千只羊的大禮。
巴圖爾的事情,作為大同總兵的王樸自然知曉,要是放在以前,讓巴圖爾這樣的大酋親自來迎接自然是不可想象的,王樸面上雖然不形于色,內心卻樂開了花。
龐大的迎親、送親隊伍先是北上,在抵達岱海附近、巴圖爾的駐地時歇息了一晚。
次日,便沿著西北方向穿過大青山通向青城的道路繼續邁進了。
一路上,王樸也是感慨萬千。
以前,無論是蒙古人還是明軍,都會時不時深入到對方境內劫掠,王樸以前跟著王威歷練時,也沒少干過此事,在他看來,這韃子牧民除了家里有牛羊馬匹以外,一切用度還比不上大明境內的農戶,故此,他們每次出塞劫掠,多半是劫掠戰馬,當然了,殺了牧民獲取人頭也是少不了的。
其它的東西,王樸他們根本看不上。
而蒙古人進關劫掠,主要以劫掠鄉下農戶的糧食、食鹽、布匹為主,人頭什么的他們倒沒放在心上。
而在王樸這一路走過后,他發現如今的牧民不禁精神狀況大大好于以前,帳篷里的吃穿用度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如今,就算他們有機會進關劫掠,也沒有心氣了”
他不禁暗自冷笑道。
自然,他冷笑的對象是像他這樣的大明人士。
也是,關內農戶有的東西他們都有,還有關內沒有的東西,何須再入關劫掠?何況,聽說尼堪還在凡是有城池的地方,專門設置了大型的草料場,就算有大雪、大旱的事情發生,草原上的牧戶也能堅持一段時間。
再者,就算有那樣的事情發生,草原上的牧戶還能用糧食來渡過最困難的一段時間。
慢慢地,在抵近青城時,一望無際的農田出現了。
如今正是青城附近的農戶收割麥子的時候,一眼望去,到處是金黃的麥穗以及辛勤勞作的農戶。
王樸仔細觀察過,并不是此地的土壤有多肥沃,也不是此地的的雨水好于大同,而是大夏國的官府圍繞著青城附近的大小河流修建了密如織網的水渠和堰塘所致。
最后,當青城那巍峨的身影映入眾人的眼簾時,在路上跋涉了多日的送親隊伍頓時興奮起來。
王樸自己心里也隱隱有些期待。
那李木根是尼堪的親弟弟,像這樣的大婚,他會否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