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渦河兩岸有橋梁相連,就算西岸的劉良佐部遭到攻擊,對岸的高杰、牟文綬也能隨時支援。
在抵近龍亢集大約三十里時,朱克圖已經知曉了前面的動靜,此時的他有多個戰術可選。
一是快速跟上去,迅速擊破劉良佐大隊,再迎戰從河對岸過來的敵兵,龍亢集有橋梁,劉良佐肯定會派出重兵遮護。
二是兵分兩路,劉良佐從蒙城撤退時并沒有燒毀蒙城的浮橋,也不知打的是什么主意,或許是故意引誘瀚海軍分兵,也或許是方便高杰部可從此地渡過渦河繞到瀚海軍背后,反正浮橋時留下來了。
眼下朱克圖的大軍正在蒙城與龍亢集之間,前后的距離都是三十里,以上兩個戰術都可施行。
最終朱克圖還是采取了穩妥的辦法,集中四個步軍旅,在渦河西岸全力擊破劉良佐部再說。
何況,尼堪在向他下命令時并沒有說明后續的安排,比如神武軍的去向、在單縣秘密部隊的去向,以王文慧的精明,高杰、牟文綬部出現在渦河東岸的消息恐怕早就擺在尼堪的案頭了。
“皇上多半有了預案”
一想到這里,朱克圖便決定全力攻打劉良佐。
一萬兩千人VS牟文綬、劉良佐、高杰的七萬五千人,一場看似懸殊的大戰即將展開!
“全體下馬,休整半個小時!”
朱克圖下達了命令——反正敵人在前面休息,自己還有時間,在這半小時里,需要給戰馬喂干草、豆料、清水——眼下是晚上,可不能讓戰馬亂吃野草,而騎兵也利用這半小時披掛完整,用好食水。
朱克圖騎的是一匹來自烏珠穆沁黃驃馬與乞爾吉斯大馬的混血戰馬,為了匹配朱克圖那健碩的身材,這匹戰馬的肩高便接近一米七十,這匹戰馬跟著他有三年了——若他還是沖鋒陷陣在前的話,三次戰斗后戰馬就不能用了,這也是騎兵花費巨大,培養不易的重要原因,一場劇烈、長時間的戰斗過后,至少有一半的戰馬會當即退出軍馬行列。
他親自給戰馬喂了一小捆黑麥秸稈、半升豆料、一小桶清水——戰前,若是食用大量的干草,戰馬必須花費時間來消化,而豆料更容易消化,此時也不能大量飲用清水,否則對戰馬的身體也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走!”
半小時后,看著自己身后這一萬多騎兵,朱克圖信心大增,他想著:“都說滿洲八旗滿萬不可戰,瀚海軍可是強過滿洲八旗的,這已經一萬兩千騎了,面對的又是明軍,完全沒有失敗的道理!”
一萬兩千騎在休整后浩浩蕩蕩南下了,根據瀚海軍戰馬普遍的特點,它們還可以奔跑半個小時,再作戰兩小時,朱克圖必須在半小時之內趕上劉良佐,并在一個小時里擊敗他們,再留一個小時來迎擊高杰他們——如果只有他們這一路人馬的話。
只有這樣,才能讓戰馬在一場大戰后盡量存活——若是過度使用的話,就算戰馬沒有戰死,也會因為各種疾病退出軍馬行列,到時候,作為普通的挽馬、馱馬、普通人騎乘是它們最佳的歸宿,大部分會在隨后幾個月內陸續病死。
若是動不動就大戰半日,甚至一日,戰后幾乎所有的戰馬都不能再用了。
這才是草原騎兵的真正優勢,就算你中原地帶練出了一支精銳的騎兵,一戰過后若是不能及時補充的話,也不能長久保持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