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四十一歲,原本與朱舜水、張煌言、夏完淳四人藏在落基山脈中北段的弗拉特黑德湖旁邊,利用自己的家奴擊敗當地的平頭族后,便準備以此地為基,用平生所學大展拳腳。
不過在幾年后,眾人又有分化了,張煌言、夏完淳回到了明國,朱舜水一個人獨自在弗拉特黑德,被他改稱新嵊州的地方支撐。
而顧炎武在目睹大夏國在輕松擊敗東面大草原的黑腳人、內茲佩爾人、蘇人,并讓一向狂妄、跋扈的許都服服帖帖后,便起了游覽大夏國在美洲的國土以及治理情況的心思。
一年過后,他帶著自己的兒子顧乾學(徐乾學,顧炎武外甥,顧炎武沒有子女,收養外甥為子)、忠仆陸恩(真實歷史上此人背叛顧炎武,后被顧炎武擊殺)仔細考察了肯納維克、俄勒岡、瀛洲三府。
一年下來后,顧炎武為大夏國治下的民生百態深深折服,以前的他跟著朱舜水來到美洲后,對于“大夏”這崛起于北境的“蠻夷之國”表面上是恭恭敬敬,內心肯定是不以為然,認為他們不過是“兵強馬壯,僥幸得之耳”。
故此,跟著朱舜水來到美洲后,并沒有悉心關注大夏國治下各態,當朱舜水決定利用打擊蘇人的機會南下占據新嵊州后,他們四人本來的目的是想用千百年來的孔孟之道踏踏實實、妥妥帖帖在無人打擾的情況下實現“平天下”的理想。
因為在新嵊州一帶,不僅土地肥沃、資源豐富,地形地貌與浙江山區也有些相同,加上還有相當原始的“蠻夷”平頭族供他們驅使,“內有化民,外有蠻夷”的狀況正好給他們提供了用武之地。
不過幾年下來后,一來思念故鄉,心懷故國,張煌言、夏完淳還是回去了,而顧炎武在考察過大夏國境內的治理后,認為“其法高過大明百倍,渾不似化外蠻夷之輩之策”,便決定加入大夏國,認真學習大夏國對民生百態的治理。
經過半年在俄勒岡軍政學校的學習后,顧炎武被安排到了金州省的南金州,也就是后世加利福尼亞洛杉磯擔任知府。
這里要提一下,在經過好幾年的摸索后,尼堪認為與歐亞大陸相比,美洲的當地土人完全不足懼,以大夏人的長相、文化,完全可以與其充分融合,故此,他取消了在各地普遍設置總督轄區的做法,只是在俄勒岡(波特蘭)設置了總督府,以前的猶他、金州總督轄區全部取消了,而代之以省府縣三級管理機制。
經過五年經營后,金州省已經成了大夏國瀛洲總督轄區的重點,其中自有原因。
其一是此地靠近墨西哥。由于當下大夏國在美洲最大的敵人便是西班牙,靠近西班牙的領地墨西哥有利于帝國對敵人可能的動作快速做出反應。來到美洲十六年后,大夏國向美洲遷移了大約十萬戶,近五十萬人的移民,雖然還是不如在美洲擁有墨西哥、秘魯兩大總督轄區的西班牙,但真實實力已經超過他們了。
因為有了蒸汽船的運輸實力是還在利用大帆船、依舊無法完全掌握自己命運的西班牙人所不能比例的,大夏國往來太平洋一趟只需要兩個多月,而西班牙人卻需要兩年,十倍的乘數效應完全可以將以前的差距大大縮小。
當然了,此時的南金州(洛杉磯)與西班牙人在墨西哥的核心地帶還有上千里的距離,這樣既有緩沖又較為貼近的距離正是建立據點的上佳之地。
其二,雖然后世美國西海岸都是地中海式氣候,秋冬溫潤多雨,春夏炎熱干燥,但比較起來,俄勒岡、瀛洲雨水還是太多了,這樣的地方,對當下的農戶來說,依舊不是理想的地方。
新拿下的猶他、內華達等地倒是雨水稀少,但都是廣袤的荒原,只有在不多的河谷地帶可以進行農業生產,比較起來,北有喀斯喀特山脈、東有內華達山、西有海岸山脈,南有圣安東尼奧山,四山環繞起來的加利福尼亞中央谷地卻好得多。
后世的加利福尼亞中央谷地是美國的最大的糧倉、棉倉、木倉、魚倉,顯然氣候條件是適合進行大規模農牧業生產的。
這里的谷地眼下卻是荒蕪得很,不過由于四周都是大山,導致河流眾多,加上平均下來六百毫米左右的降水量貼近中國中原地區,只要將灌溉做好,這里簡直就是另一個尚未開發的關中平原!
還是一個總面積是關中平原三倍的大平原!
關中,秦之基,以此而得天下。
幾年下來后,大夏國也摸清楚了這里的具體的氣候,大約在五到十月份是炎熱干燥少雨的季節,此時利用水渠、水庫、水塘種植水稻(后世加州是美國最大的稻米產區)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