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股叉直接連接在帳篷中間的那根支撐桿上,其底端也是兩串球節,三股叉與帳篷面之間還有大約一米的距離,有實力的還可以在那上面掛上三角旗,眼下這頂帳篷就有,那是一面紅色為底,周邊繡著金色云紋,中間畫著一頭豹子的三角旗!
仔細看時,那豹子應該是在阿爾泰山、薩彥嶺、唐努山常見的雪豹。
這面旗幟,與以前統治烏布蘇湖以北直到阿巴坎一帶,被俄羅斯人稱為阿拉坦汗國的和托輝特部的王旗一模一樣。
以前我等都將喀爾喀的部族稱為車臣、土謝圖、扎薩克圖三部,而忽略了和托輝特部,該部一開始是依附于札薩克圖汗部的,但最后分出去了,在某一段時間,和托輝特部還是抵抗西邊衛拉特四部的主力。
但和托輝特部運氣不佳,他們遇到了橫空出世的大夏國,沒多久就滅亡了,和托輝特部的地盤大部分被大夏國占據了,部民也被大夏國、札薩克圖汗部瓜分了,不過也有一部分逃到了阿爾泰山一帶,投靠那里的輝特部。
在杜爾伯特部落的琿臺吉**臺什還在的時候,輝特部是的杜爾伯特的屬民,杜爾伯特土崩瓦解之后,輝特部又在其大酋長阿勒達爾的帶領下依附小和碩特汗國的鄂齊爾圖汗,并成為鄂齊爾圖最主要的部族之一。
當阿勒達爾抵達天山北麓后,隨著投靠他的輝特部部民越來越多,最后他旗下擁有的牧戶數竟然達到了整個小和碩特汗國的一半,但在上一次他們遠赴阿拉善荒原進攻大夏國的戰事中損失慘重,自那以后,無論是鄂齊爾圖還是阿勒達爾都不敢輕易招惹大夏國了。
十余年過后,名義上沒有稱汗,但天山北麓的牧戶都稱鄂齊爾圖為“鄂齊爾圖汗”,綽羅斯部的巴圖爾在位時也沒有將他怎么樣,當僧格上位后,準噶爾汗國正是風雨飄搖之時,此時準噶爾人就更是顧不上鄂齊爾圖了,何況僧格還是鄂齊爾圖的女婿。
于是鄂齊爾圖便大大方方自稱大汗,而封阿勒達爾為渾臺吉。
眼前這頂帳篷就是輝特部的大酋、渾臺吉阿勒達爾的,這頂帳篷同樣來自大夏國,這樣的帳篷拆卸非常容易,既抗風,又不會漏雨,特別是中間那根與室內的鐵爐子連在一起的鐵管子煙囪,完美地避免了以往牧戶在帳篷里生火時無論怎樣都避免不了的煙熏。
這樣的大帳篷在大夏國境內是包安裝的,一頂下來需要一千個銀幣,雖然價值不菲,不過草原上的有錢人依然趨之若鶩。
大夏國既然是一個已經初步進入工業化的帝國,自然也是一個在商業上日趨成熟的帝國,像這樣的帳篷,自然需要配套的馬車,這么大的帳篷,三輛大夏國的四輪載重馬車就可以裝好走人,放到以往,就算是偉大的某汗,同樣的帳篷那可是需要十輛牛車才能拉動的。
能買得起這樣的帳篷和馬車的人家,自然也買得起大夏國出品的能夠裝載十人,里面分成兩排的豪華四輪馬車,這種馬車的車輪用上了實心粗膠,前面兩個輪子有轉向裝置,在普通的土路上也可以奔馳自如,自然是草原上的大小貴族女眷出行之必備。
此時的大帳里彌漫著沁人心脾的奶香味以及燒烤羔羊肉的味道,這種味道與之前的牧戶家里的味道又有所不同。
對了,那是一種如今在大夏國已經普遍種植的辣椒曬干后制成的粉末與孜然粉、胡椒粉、芝麻粉、大夏細鹽混合在一起的調料涂上烤制出來的羊肉味道。
鐵皮爐子的周圍已經進化到一圈圓形的桌子了,那是用上好的云杉制成的桌子,雕刻著精美的花紋,中間有一個圓孔,煙囪管子從其中穿過。
桌子上套著用棉線、麻線精紡出來的桌布,上面自然也有精美的圖案,桌布上放著精美的瓷器,那是一套茶具,雪白的茶壺身上畫著仕女圖。
再好的茶葉來到了草原上也被制成了奶茶,剛才那陣奶香味就是從這茶壺里飄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