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東宮,夏夜。
二十四歲的孫德威正在奮筆疾書,拿下江南以及天山以南的土地后,帝國的土地已經膨脹到一個令人慨嘆的地步,由于皇帝陛下常年在外,他這位太子監國似乎有做不完的事情。
在大殿外面,經過了火車、快馬輾轉來到京城的哈爾哈圖正與樞密院正使李延庚、政務院總理羅承志、都察院左都御史孫秀節、理藩院總理牧仁坐在偏殿里等候。
約莫又過了半小時,這些人終于被招進大殿了。
神色嚴峻,似乎比以前更瘦了一些的孫德威高高坐在上面,這種神態在臺下諸人看來這才是一國之君應該有的景象,像尼堪那樣隔三差五上朝,有了大事才將相關人員招進皇宮商議,平時的大小事宜全部扔給各部院處理的現象對他們來說實在太過于懶散了——當然了,這一切他們是不敢當中說出來的。
“諸位大臣,安西的事情大家應該都知曉了,眼下如何應對,想必都有了策略,不妨說出來一起參詳”
幾人中,雖然羅承志是政務院總理,李延庚、牧仁分別是樞密院、理藩院正職,但大家都知道,在皇帝陛下心目中,孫秀節才是位居第一位的,何況他還是開國公。
故此,羅承志貴為政務院總理,也先說道:“看來陛下想用一場戰事來徹底解決安西附近的大事了,這其中包括了準噶爾汗國、哈薩克汗國、波斯、奧斯曼、俄羅斯以及整個歐洲,雖然陛下親自坐鎮,但以安西的軍力,想要在短時間里解決恐怕還是力有未逮,故此,微臣愚陋,建議從本土抽調一部分軍力西去支援安西!”
“微臣附議!”
“微臣附議!”
“為臣附議!”
聽了羅承志此話,李延庚、牧仁、孫秀節都上前附議。
等幾人重新坐下了,孫德威說道:“李大人,你說說,如何調兵才最快?”
李延庚答道:“殿下,微臣是這樣想的,既然眼下對準噶爾汗國的戰事已經展開,那里除了安西的部隊,還有楊庭棟、楊廷玉兩路大軍,他們各有三個軍團,準噶爾那邊應該問題不大了”
“眼下靠近安西的地方,安加拉省、庫蘇古爾省、赤塔省、烏里雅蘇臺省各有一個軍團,微臣建議全部調往安西戰場,而陜西、甘肅、青海三地也可以各抽調一個軍團前往天山附近,京城附近有十個軍團,眼下天下太平,我軍在海上又罕逢敵手,建議可以抽調五個軍團,這五個軍團可以先以急行軍的速度抵達張家口,然后從那里坐火車直抵定遠省”
“如此一來,安西戰場就可以增加到十二個軍團,接近十五萬人,加上安西本地的,加起來超過三十萬人,足以應付大小戰事了”
“眼下在本土有兩支洲際艦隊,以及大量的老式艦隊,按照陛下的吩咐,需要抽調一支洲際艦隊去歐洲,并且要走印度洋航線,微臣是這樣想的,既然那波斯也極有可能摻乎其中,不如干脆攜帶大量的信天翁,裝運兩個以步軍為主的軍團前往,在波斯灣殲滅其艦隊后,尋找合適的地方登陸,從其南面威脅其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