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雙方達成了以下約定:
阿努沙將率領三萬精騎越過克孜勒庫姆大沙漠,出其不意地抵達克孜勒奧爾達,因為該地只有一道不到兩米的土墻,在三萬有著精良鎧甲的希瓦奇兵的攻打下,那里的部族騎兵肯定不是對手。
如果一戰殲滅這一萬五千部族騎兵,必定在中玉茲、大玉茲造成劇烈震動,會讓那里的克烈、乃蠻、杜拉特三大部落依舊掌管實權的頭人趁機造反,由于此時瀚海軍的重點正在東邊攻打準噶爾人,他們想要抽身出來撲滅叛軍力有未逮。
何況,按照米爾扎的說法,一旦得知欽察大草原的事情,北面的俄羅斯人,南面的波斯人肯定會有相應,讓大夏人應接不暇。
而米爾扎自己會鼓動里海附近信奉天方教的諾蓋人、阿蘭人、韃靼人起來造反,這些人他早有聯絡,何況,正在俄羅斯南部平原上的諾蓋人是大夏人的大敵,必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當然了,光是這些還不足以讓阿努沙動心——誰知道中玉茲、大玉茲的部落會不會“造反?”,還有,波斯人?俄羅斯人?他們在短時間里如何得知欽察大草原的事情?得知后又如何能盡快出兵?何況波斯人與大夏人中間還隔著土庫曼人、土爾扈特人、哈薩克人!
不過阿努沙最終還是答應了他,米爾扎也是老奸巨猾,自然不會輕易相信他,他假裝笑道:“大王子,你有信心嗎?”
阿努沙也笑道:“其一,大夏人全力進攻準噶爾人的消息我這里也收到了,準噶爾人那里至少還有十幾萬帳,有十幾萬騎兵,占地又廣,在面臨滅國之禍的險境下肯定會同仇敵愾,爆發出驚人的戰斗力,大夏人就算最終獲勝也不會在短時間出現,至于欽察大草原內部,彼等雖然也遷入了一些來自東方的部落,不過大多數還是以前的哈薩克部落”
“這些部落歸屬哈薩克管轄已歷一百多年,大夏人才進來不到十年,孰輕孰重,一目了然,故此,真是有煽動的話,多半會奏效”
“你說的對,大夏人動員的部族騎兵就是為了對付內部的,不過他們沒想到的是會禍起蕭墻”
其實,在內心深處,阿努沙只認可第一個原因,他認為準噶爾人是不會輕易就范的,必定會拖住大夏國的。
米爾扎滿意地走了,為防泄露消息,雙方沒有簽訂任何紙面的協議,實際上,在大唐時代,隨著唐軍俘虜被帶到中亞、小亞細亞、阿拉伯半島,希瓦綠洲地帶的人早就學會了用阿姆河的蘆葦制作紙張的技術,紙張并不缺乏。
阿努沙給米爾扎、卡思卡爾送了幾個女奴,讓他們在月即別堡盡情玩耍了幾日,然后將他們駝隊的東西全部換成希瓦綠洲特有的農產品,這才讓他們沿著小咸海西北那條沙漠古道回去了。
當他們動身時,阿努沙還親自送到了二十里以外,這讓米爾扎心情十分舒暢,更令他愉悅的是,來時他們遇到了三次的大的沙塵暴,回去時卻一次也沒遇到。
“難道是我的行動感動了真主?”
很快,駝隊抵達了巴依努,從這里開始,按照以前雙方默認的邊界,東邊是希瓦汗國的牧場,西邊則是小玉茲的牧場,因為這里有一條叫圖爾蓋河的若隱若現的河流,這條河流發源于咸海北面的圖爾蓋高原,在大部分時間里這條河流由于流經的地方大多是荒漠,河里都是干涸的,只有在春夏之交短暫的冰雪融化的時節有水。
到了這里,離米爾扎的老巢庫利薩雷還有大約四百里,但到了這里后就不用擔心沙塵暴的影響了,從這里往西,雖然也是荒蕪一片,不過卻并不是沙漠,而是光禿禿的山包、干涸的河床、稀疏的灌木野草夾雜的地方。
他們的正前面就是那條干涸的圖爾蓋河床,河床十分寬闊,至少有一里,里面泛出白色的鹽堿物,越過了這條河就是他米爾扎的地盤了!
駝隊踏上了河床,甫一進入河床的當口,米爾扎的心就怦怦直跳,一陣不祥的預感涌上了心頭,此時他正騎在一匹白色的高頭大馬上,身邊圍著五十名親衛,剩下的親衛都騎在馬上拉著裝滿了希瓦綠洲各種作物的駱駝。
一個盛夏的中午,在里海與咸海之間的荒漠上還是很熱的,天上刺眼的太陽沒有絲毫憐憫,他散發的灼熱的光芒毫無顧忌地炙烤著大地,河床的半空升騰著一種若有若無的五顏六色的光芒,那是一種在中亞的沙漠地帶才有的煙塵,在太陽光芒的反射下發出的光芒,乍一看就好像地上蒸騰起來的煙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