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興九年,秋。
中亞一帶的秋季極為短暫,稍縱即逝。
距離大夏國發動對準噶爾的戰事已經過去三個月了,這三個月,從表面上來看,大夏國只是占據了巴爾喀什湖以東的少數地方,面積倒是頗為廣袤,不過準噶爾汗國的核心地帶,比如烏倫古湖以東的地方,塔城附近,輪臺附近依舊掌握在汗國手里。
到了此時,還有一種說法正在整個安西地區流傳。
那就是,崛起漠北(1632年)近三十年,正式立國接近二十年的大夏國在長時間的征戰以及長時間勝利的輝煌下,軍士們開始呈現出疲態了,戰斗力也沒有以前強大了。
與此同時,他的敵人已經在與他們的戰斗中學會了他們的戰術,并在一定能夠程度上配置了火器和甲胄,他們對于戰馬、武器、物資的儲備和保養技術也漸漸傳到了這一帶,雖然總體看來與大夏國還是有不小的差距,但終歸還是在接近。
三個月的戰斗,他們并沒有拿下準噶爾汗國,這在以往是很罕見的,這自然進一步證實了上述傳言。
突厥斯坦,秋初的突厥斯坦附近,大地一片金黃。
突厥斯坦位于錫爾河的東北部五十里處,這里既有支流匯入錫爾河,在其東北處五十里則是有名的肯套山,實際上就是肯特山,這名字自然是蒙古大軍進入這一帶后更改的。
肯套山從克孜勒奧爾達開始向東南延伸,幾乎與錫爾河平齊,綿延幾乎八百里,最后在怛邏斯附近與天山西脈相接,或者說,他就是天山的余脈。
突厥斯坦就這樣夾在錫爾河與肯套山之間,這里既有一眼望不到盡頭的山坡草場,也有廣袤無垠的平原、丘陵草場,地形與漠北十分相似,錫爾河,在蒙古人眼里,那就是克魯倫河了。
突厥斯坦處在這樣的地方,既免除了春末夏初河水泛濫之苦,又有山地草場可以利用,地形不要太好。
就在肯套山的山坡草場上,那里原本是中玉茲五大部落之一的阿爾根部落的牧場,眼下這個部落全部加入到了博格拉部。
所謂博格拉部,實際上就是一個讓這些牧民寄托幽思的稱呼而已,在肯套山山下,成吉思汗曾經筑有肯套城一座,這里的牧民自然成了肯套縣的屬民。
阿克烈,四十歲,阿爾根部落牧民。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阿爾根部落,實際上是歷史上的匈奴人西遷后留在當地與講突厥語的部族融合后的部族之一,阿爾根,又叫阿兒渾,留在甘肅的也有叫渾的,實際上就是匈奴人后裔。
當然了,阿克烈的面目已經是妥妥的中亞人長相了,但他既然是阿爾根部落的人,語言里自然帶著明顯的漠北阿爾泰語的印記,就是這些聽起來是突厥語,但仔細一聽還是知曉他們屬于什么部落的語言形成了部族之間的紐帶——強有力的紐帶。
阿克烈是真正的黑骨頭,也就是普通百姓,代表著他既不是黃金家族的后代,也不是當地貴族后裔。
一個普通的中亞信奉天方教的牧戶。
他家里有五口人,除了他老婆,還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阿克烈是二十歲那年結婚的,三十歲那里才有了第一個孩子,然后每隔五年一個,這并不是說五年之間他老婆沒有生育,而是大多夭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