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是先行一步的工業革命,讓帝國的實力特別是海上實力一直碾壓歐洲諸國,這是帝國能夠長久保持的先決條件。
這一點大夏國也有,自然無需多慮。
其二是大英帝國的宗教,他們雖然信奉的是加爾文派新教,不理會教皇的,但他們也有大主教,那就是坎特伯雷大主教,但這位大主教卻是由國王任命的,也就是說新教、大主教、國王實際上是三位一體的,就是這個三位一體的設置讓英國的日不落帝國保持了長久的時間,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大夏帝國沒有明顯的宗教,皇帝陛下也沒有跡象想要扶持哪一種宗教成為帝國的國教,這一點在還是十七世紀的世界非常致命。
沒有宗教的凝聚力,便只能從其他方面,比如政體來預防可能的變故了。
對于尼堪來說,他在位的時候一切都好說,但一旦他不在了,孫德威或者孫德威的子孫能否守住這片疆土?
很難說。
如果歐洲諸國很快進入工業革命,肯定會傾盡全力來對付大夏帝國,屆時,有加強版攪屎棍英國,狂熱的德國,堅韌的俄國,大夏國能否屹立不倒確實是一個疑問。
故此,對皇權的限制便是一個重要方向了,雖然大明中后期對皇權的限制已經是登峰造極了,但依舊出現了大量的問題,但那是在內憂(土地兼并、黨派之爭)外患(倭寇、蒙古、滿洲)交困的情形下出現的,對皇權的限制并不是產生這一切的關鍵原因。
“此例一經頒布,便永為定例,后世子孫若有違者,朕必不輕饒!不瞞你等,朕有一雙慧眼,能看透前后千年,能看透整個世界,不要以為朕不在了便為所欲為,朕一直在看著呢”
這句話是尼堪讓王文慧加上去的,沒有改動一個字。
眾人包括他的幾個兒子一聽都是聳然一驚,這時他們才意識到他們的皇帝確實不是一個凡人。
“他從小便遭遇變故,被林中小部落撫養長大,沒有任何教他,他就會漢話,會識漢字,更是無師自通能夠做林中之人嘆為觀止的事情,還能預判敵人行動,比如第一次伏擊皇太極,他是如何知道皇太極會侵入大明?更為關鍵的是,他是如何知道皇太極會走那條道路?”
“還有出擊朝鮮,解救幾萬戶漢人,為帝國的最終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為,正是有了這幾萬戶漢人,才讓他有了充足的糧食和工匠,進而有了大規模裝備軍隊的可能,沒有這些,一切都無從談起”
“還有他安排楊廷玉、岳鎮邦、皇甫端三人混入李自成的軍隊,他是如何得知李自成的行軍路線以及北上攻打北京軍隊的規模的?北京城的千萬兩白銀是大夏國第二次崛起的關鍵,他再一次做到了”
“接下里他對安西的經略,每一次都切入到了敵人諸勢力糾纏不清的時候,每一次都讓大夏國不會陷入敵人聯合起來對付大夏國的險境,安西太過廣袤了,而他的每一步都走得清清楚楚,放到任何其它人的頭上,恐怕至少需要多花費幾十年才能辦到,當然了,像歷史上蒙元大軍那樣一路硬橋硬馬廝殺過去另說”
“還有那幅地圖,那幅令人驚悚的地圖,很多地名他是如何知道的?事后有人清楚了,那些地名連歐洲人都不知道!”
大部分都陷入了猜測、畏懼的情緒中,此時再看坐在高臺上的尼堪,已經挺直上身的他似乎陷入到了一片暗淡的光暈中,顯得愈發神秘起來。
“撲通”
隨著孫德威的帶頭,大殿里跪下一大片。
“臣等謹遵陛下旨意,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