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在瞧過太子之后,孫秀節便有些明白了,當時在承天門外,他并沒有見到太子,那太子肯定是從東華門進入皇宮的。
當他在重華宮見到太子時,只見他眼圈發黑,面色蒼白,明顯是沒有休息好的狀況,多半是自己在京城主持了三年政務,突然間陛下就回來了,而陛下一回來就對政體做出了重大調整,這一切恐怕都沒與太子商議,太子畢竟年輕,思慮過甚之下恐怕是輾轉難測、難以入睡了,他又是一個較為固執的人,更是會如此。
這樣想來,太子恐怕已經連續好幾日沒有睡好了,以前是自己獨立主持政務,眼下雖然還是自己在主持,但后宮卻還有陛下在,這心里不用說還是有很大的壓力的,缺少睡眠、思慮過多,諸般事宜一起壓過來時突然暈倒也是常有的事。
孫秀節見到太子時,本來想將自己對委員會的想法說給太子聽,好讓他寬心一些,最后還是忍住了——在陛下沒有發話之前,自己的一切行為都要謹慎一些為妙。
由于太子突然發病,無論是勤政殿的哈爾哈圖等人,還是委員會的孫秀節等人都恭恭敬敬忙碌起來。
當晚,孫秀節等人正要下班,通政使司卻送來了當日哈爾哈圖在勤政殿主持的幾件大事的處理結果。
孫秀節一見,便讓所有的人全部留了下來。
“諸位,今日是我等第一次以委員會的面目來協助陛下、太子處理政事,可不能怠慢了,我同王大人打好招呼了,今晚連夜對這些條陳做出應對,唉,不瞞你等,太子還等著呢!”
眾人一聽,趕緊也打起精神來。
六人中,原本王文慧是秘書長,但尼堪須臾離不開他,實際上代替王文慧前來與會的是尼堪的秘書孫秀寧,按照尼堪的說法,他在京城的時候便由孫秀寧協助孫秀節處理政事,若是他要外出,孫秀寧肯定要跟著,那時,就由孫秀節自己的秘書處理。
孫秀寧是皇帝的人,孫秀節哪里敢讓他打下手,只是讓他在這里待著,而讓諸人中最年輕的雅丹做記錄,實際上雅丹與尼堪同歲,今年五十歲,與諸人相比,不過是年輕幾個月罷了。
在孫秀節的公事房里,年紀第二大的李延庚拿起了條陳,由他主持,雅丹記錄,其他人商議,孫秀節最后拿主意。
“諸位,我理了理”
李延庚說道。
對于李延庚來說,他是李永芳的長子,歷史上是投降滿清的漢官里唯一判出清國的將領,但李延庚叛變失敗身死后,李永芳并沒有受到牽連,自從在齊齊哈爾大戰中主動投靠瀚海軍后,李延庚一直是大夏國里漢人的杰出代表,并一直位居高位。
從樞密使的位子上轉到委員會后,李延庚也明白,像孫秀節、雅丹、牧仁、王文慧等人都是年富力強、陛下甚為倚重之人,由他們的組成的委員會雖然有些莫名其妙,但絕對不會是吃閑飯的,經過了太子發病一事后,他是第二個明白尼堪苦心的人。
故此,自己有資格進入這個圈子,實際上已經成了整個大夏國最有威望幾個人之一,怎么能夠不感激涕零,披肝瀝膽,為陛下辦好每一件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