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伯聽了一愣神:“老叔,他也拿你的東西了?”
“那到是沒有,我就是覺得這小子有些日子沒有出現在村里了”邊瑞的爺爺說道。
提到了自家的小兒子,四伯長嘆了一口氣:“這王八羔子,死在外面才好呢”。
“這說的什么話”邊瑞的爺爺有點不高興了。
“老叔,您不知道這王八羔子把家里的老窗格子給換賣了”四伯覺得臉上很沒光。
邊瑞的爺爺卻不以為然:“不過就是個物件,賣了就賣了吧”。
再好的家風也會養出一兩個不孝子來,邊瑞的這位十七堂哥就是四伯眼中的不孝子。
到不是說這位有多壞,壞到了殺人放火頭頂長瘡腳底流膿的地步,而是邊瑞的這個十七哥,從小不務正業,干啥啥不行,偏偏還整天做著發財夢。
人不踏實,也好吹噓,外面又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聽著古董發財撿漏的故事,一下子就扎了進去,前幾天的時候跟風還賺了一點小錢,但是這兩年,什么玩核桃,玩天珠什么亂七八糟的,狠是虧了一筆,差點連褲子都虧掉了,就這樣還往里扎呢,勸都勸不住。
“窗格子?”
四伯很羞愧:“宗祠的主屋窗戶”。
邊瑞一聽便明白了,原來十七哥拆了宗祠的窗戶愣子,拿去賣了錢。
邊瑞家是有宗祠的,里面供著祖宗牌位,正屋當中還有太老祖的畫像。
宗祠現在很多年青人沒有概念了,但是在以前宗祠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地位遠超西方的教堂,可以說是中國家族生活的重心,也是中國人家國情懷中最重的東西。
有句話說國之大事,戎與祀,一個國家最重要是事情是戰爭和祭祀,可見祭祖這玩兒在以前的中國人生活中有多重要。
宗祠的地位高,里面的東西自然都是好的,像是邊家宗祠就是修建在明代,后面幾次修葺都沒有大動,很多東西都是老物件,現在自然也就成了古董。雖然里面沒有什么元、明青花之類的東西,但是用的也不是凡器。
一、依著國人的心性,給祖宗們用的東西那一準是拿的出手的,要不然怎么表這份孝心,在以前以孝治天下的王朝,一個不孝那真是會死人的。明代能拿的出手的,擺到現在肯定都值點錢,這么說吧,供臺上隨手一件東西拿出去賣個萬兒八千的那是沒有問題的。
現在自家的兒子居然偷了宗祠的窗戶楞子去賣錢?可以想像四伯心中的羞愧。擱在了舊社會,就十七哥干出來的事情,亂棒打死都不為過,不光是沒有人追責,連縣太爺聽了都還得拍手叫好,大呼這個逆子打死了更好。
但現在時代不同了,打死人那犯法,現在也沒有誰會因為一個窗戶打死自己的兒子,但是四伯這心里恨啊,自己生了這么一個玩意兒,讓一向注重名聲的他覺得在村里有點抬不起頭來。
“追回來就是了”邊瑞說道。
四伯道:“追也要先找的到人啊”。
邊瑞這下無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