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琴!”
李老師真心贊了一句。
迫不急待的把琴橫在膝上,李老師輕撫了幾個音,對于這琴就更滿意了。
把琴翻了過來,首先看到琴底的琴名:仙音余裊。四個字下面是琴銘,琴銘下是邊十九制、潭音閑人四方手繪的仿章。
每一床琴斫出來,邊瑞都會依據琴音的特點給取個名字,礙于邊瑞肚子里的墨水有限,所以差不多的音色歸于同一系,像是這閑仙音余裊一共就有九床琴,三十一張琴,共同三個琴名。邊瑞也算是不講究。
透過龍池和鳳沼,李老師發現此琴的特別之處,一般古琴發聲腔里都很毛糙,不是斫琴師懶,而是取其聲古拙純厚,就是這么制的。
但是這床琴內里光滑,有著一道道如同海浪一般的光滑鑿紋,這就讓她有點看不懂了,因為到現在為止她還沒有見過這么制琴的。
“請問,邊先生,這里為什么會這樣?”
邊瑞笑著反問道:“這琴您還滿意么?”
見李老師點了點頭,邊瑞笑道:“您只需知這琴好用就行了,至于怎么制的有這么重要么?”
古琴到頂峰時就是這么制的,音腔都毛糙,現在只不過是從古師古,但是邊瑞那閑著蛋疼的老祖改良了古琴的發音腔,使的腔壁比一般古琴薄了幾乎一半還要多,琴腔越薄彈出來的聲音自然也就越大,而浪型回旋紋用于攏聲濾雜音,因此不會因為琴壁過薄讓琴聲失其古意。
這玩意兒算是邊瑞的絕活,不可能也不會告訴李老師的。
李老師聽了點了點頭:“的確是好琴!”
邊瑞的大伯這時有點兒忍不住了,因為他是過來取琴的,而且很多老師接下來還有課要上,哪里有功夫聽邊瑞和李老師探討琴音!
“既然琴不錯,那咱們就把琴拿回去,至于李老師你想和邊瑞探討古琴,以后有的是時間,他又不會跑了”。
說完,邊瑞的大伯手一揮:“大家都開始干活吧”。
李老師一見同事們呼啦一下子涌過來,立刻大聲說道:“小心點,小心點,這可都是好琴!別給磕了,碰了!”
老師們一聽,這才輕手輕腳了起來,一個個小心的把琴從墻上摘下來,抱在懷里小心的往門口走。
也就三十床琴,一人兩三趟的也就搬完了,邊瑞把這幫人送到了門口,發現大伯帶來取琴的居然是一輛小手扶拖拉機。
原本估計是準備人和琴一起上去的,現在李老師死活不同意人坐上去了,怕一個閃失把琴給弄壞了,于是大部隊就得步行,李老師坐在斗里看著琴,沈副校長則是負責開拖拉機。
目送這幫人轉彎下坡,邊瑞笑著搖了搖頭回到了自家的院子里,開始繼續琢磨起了,周六的菜品。
花了一整天的時間,邊瑞這才把菜品琢磨的差不多了,然后便開始準備食材,現在想去野外弄食材已經不可能了,能用到的除了一些常見的蔬菜之外,就是一些干貨了。
村子里打聽了一下,邊瑞從鄉親們手上拿了二兩干羊肚菌,一斤多的野生干香菇,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野山貨,量都不多。好在只有一個人,需要的份量同樣不多。
原本邊瑞就沒有想著會有人來消費,所以根本就談不上什么準備,這一次突然來了么這一位客人,居然讓邊瑞覺得有點兒手忙腳亂的。
好在還有空間,邊瑞現在弄不到的東西,也可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