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圈的晶核之都的內部環境或許會有些區別,但是它們的結構都是相似的。
在介紹晶核之都之前,不得不先介紹一下一種名為“素極”的特殊合金。
這種合金是“黃金年代”過后,最最重要的一項發明,正是有了它,晶核之都才有存在的先決條件。
這種由晶核加上多種金屬加工而成的合金,可以有效地隔絕外泄的原能。
當然,雖然素極的效果這么好,但是因為制作難度以及價格等問題,這種合金的運用并沒有那么普遍。
基本只有晶核之都的主體結構和一些特別重要的設施會用得著。
素極將晶核之都的主體結果圍成了一個巨大的,總高度大約在35千米左右,內部三層的圓筒。
圓筒的底座,一般在地下30千米左右,而從上往下數,分離二三兩層的基底,大約則是在地下2千米左右。這是一般晶核之都最底層所在的范圍。
晶核之都的最底層,是城市核心的農業,工業用地。
再往上一層,第二層到最高層的基底則是平均在地面上100米左右,這樣晶核之都的居住區就可以與被污染的土壤分割開,以防感染原能病。
第二層是整層,都只有一個用途――供能。
龐大的馬達尼克晶核機組安裝在其中,將開采回來的晶核源源不斷地提供給上下兩層。
一般情況下,這一層是普通居民完全禁止入內的,只有負責此處的部門可以在此工作。
而紅櫻這一部門則是由五大能源公司來負責,平日只有他們所派出的員工,可以進入第二層。
除了占據整個第二層的馬達尼克總晶核機組之外,上下兩層分別還有次級晶核機組和分晶核機組。
雖然這兩個東西的名字類似,但是它們的作用卻大不相同。
次級晶核機組在第一層,第三層皆有分布。它們的主要負責任務,是將總晶核機組提供的原能,轉化為居民生活生產當中所需的各種各樣的能量。
比如第一層居民生活所需的電能,負責供暖的熱能,第三層農業區所需的光能,工業當中所需的熱能電能之類的。
而在馬達尼克總晶核機組之中,這一部分所消耗掉的能量,根本就只能算得上是九牛一毛。
真正消耗恐怖的,是每時每刻,無不在全力運轉地分晶核機組。
分晶核機組需要和馬達尼克公司另一項重要發明結合在一起,那就是――馬達尼克隔離器。
這些隔離器分布在晶核之都第一層基座,晶核之都的邊境線和晶核之都內的高層建筑之上。
它們鏈接在一起,通過馬達尼克分晶核機組提供地大量原能,形成一層人類肉眼不可見的防護罩,在避免晶核之都內的居民受到原能流的傷害。
原能流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一種充滿原能的季風,它會按照一定的規律,“吹遍”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角落。
比起影響通訊,但是對人體沒有什么傷害的原能云,原能流的危險程度跟它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較長時間地處在原能流當中,除了會患染原能病,且在比起一般情況下,更快死亡外。原能流還會對導致處在其中的人類科技加工品損壞。
盧城事件造成的大規模居民死亡,也正是因為【鋼鐵洪流】的干部之一――豹式將盧城內的分晶核機組拆毀,而且盧城此時正處在原能流當中所造成的。
紅櫻和盧戈德雷斯基本處于同一條經度帶上,此時的紅櫻,也正處于無時無刻不被原能流吹拂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