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置地接手斯坦福橋球場重建計劃這個爛攤子的安排,難免要開個新聞發布會說明一下,畢竟還有一個贈品切爾西俱樂部,關聯著不少球迷,但高弦只是居于幕后運籌帷幄,此等拋頭露面的事情,全交給了韋彼得一干人等,而節省出時間來的高爵士,趕在去智利之前,提前見見下任港督尤德。
多虧高弦沒去出風頭,因為這個新聞發布會的氛圍,談不上如何友好,其中原因可謂一言難盡。
首先,從香江置地這邊來講,在高弦的指點下,香江置地趁著英國這幾年經濟不景氣,過來“抄底”,找幾個項目做做,順帶刷刷很快就要用上的“俺也是英資”的聲望。
有必要說明一下,這種所謂的“抄底”,并不是單純指“低價”,更主要的奧妙在于平日里幾乎不會出現的機遇。
就拿斯坦福橋球場來講,如果不是因為各種大大小小的原因疊加在一起,使得斯坦福橋球場重建計劃負債累累、以至于成了爛尾工程,米爾斯家族也不會退出;要不是英國本土資本太過貪婪,壓榨米爾斯家族的利益,香江置地也不會不顯山不露水地擠走競爭者,和米爾斯家族達成交易。
香江置地只是簡單地表示,除了接下斯坦福橋球場重建計劃的負債,切爾西俱樂部的虧損之外,也愿意給米爾斯家族一筆收購款項,米爾斯家族便知道誰才是自己的真正救世主了。
可如此一來,那些打著拿捏米爾斯家族如意算盤的勢力,肯定大為不爽了,于是,只要有機會,便會下絆子,就像這次香江置地和米爾斯家族一起出席新聞發布會,有好幾個暗中得到授意的記者,提問起來非常尖酸刻薄。
比如,有記者居高臨下地問道:“香江置地雖然有超過九十年的歷史了,但一直窩在香江發展,哪來的信心來倫敦跑馬圈地?更何況,香江置地在自己的大本營里并非順風順水,兩個多月前,不就是在新中環地王的競拍中敗北了嗎?”
對于諸如此類的砸場子行為,韋彼得毫不意外,這個時期,連香江銀行業霸主惠豐銀行想在英國本土落地扎根,比如去年嘗試收購蘇格蘭銀行,都要遭遇英國本土勢力看待鄉下人的白眼呢,香江置地怎么可能例外。
不過,雖然韋彼得可以做到平心靜氣,但不意味著他只顧著保持紳士風度,回懟起來,毫不畏手畏腳。
“各位記者朋友們,我覺得有必要糾正你們對置地的印象,甚至誤解,那就是,這幾年在新董事會的領導下,置地正在發展成為亞洲具有領導地位的物業投資、發展、管理集團,除了完成具有重大意義的香江中環重建計劃之外,還在星加坡、一本等地頗有建樹,現在來倫敦大展拳腳,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至于兩個多月前,置地在新中環地王的競拍中失利,我是這么認為的,既然記者朋友能夠遠隔八個時區,進行全盤了解,想必這件事的舉足輕重,是毫無疑問的,即使放到英國來講,也屬于貨真價實的全球記錄。”
說到這里,韋彼得抬手指了指對方,“那你知道置地為了參與新中環地王的競標,動用了多少資金嗎?我告訴你,五十三億港元!對這種實力的嘲笑,只能說明無知!”
韋彼得就差點明說了,你們沒實力把新斯坦福橋球場發展起來,那就別眼紅你們眼里的“鄉下人”截胡,這讓那些想讓香江置地當場出丑的家伙們一時語塞。
坐在一旁的米爾斯家族代表布萊恩?米爾斯,見此情景后,心里有一種莫名的暢快。他當然心里明鏡一樣,現場的記者提出如此刁鉆的問題,背后有何種勢力作怪,進而越發顯得,那些乘火打劫、壓榨米爾斯家族利益的家伙們,機關算盡,卻一場空,喜感十足。
當然了,懟人只是必須即時還擊的小小戲碼,斯坦福橋球場建設計劃重啟情況的說明,才是主題。
布萊恩?米爾斯強調了,斯坦福橋公司交到新東家手上后,斯坦福橋球場重建計劃就肯定不會爛尾了,將在三年內完成全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