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瑟克家族畢竟已經過了氣,拿去供大眾茶余飯后地當作談資消遣還可以,怡和的資產分拆動作,才是主流的關注點。
首先,對于怡和的所有地產業務和資產轉到母公司置地名下,外界真沒有什么好說的,盡管香江地產業格局、怡和與置地的資產結構,以及傳出風聲的置地發行新股計劃,將因此受到重大影響,但怡和私有化了啊,費了那么大力氣的置地,可不就是,關起門來,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剩下的,怡和向外出售資產,表面上都是一個賣字,但還是有差異的,也是各家媒體的財經觀察專欄所津津樂道的。
拿怡和打包出售包括怡和證券、諫當保險、怡富在內的金融業務來講,誰是買家,沒有指出來,但外界不約而同地想到,高益絕對會是主角,別人沒那個資格。
而根據消息靈通人士所言,也佐證了這個推測,諫當保險歸了高安保險,怡和證券和怡富,由高益和惠豐瓜分。
由此,香江金融格局發生了一些變化,其中包括,高安保險在香江的地位,已經不遜色于背后勢力強大的美資、日資保險業巨頭了;做為香江四大投行之一的怡富被高益和惠豐瓜分,讓香江投行領域排名第一的高益和排名第二的惠豐獲得利,進一步甩開后面的同行。
再說怡和打包零售業務,尋找合適賣家,因為目前香江零售業正進行價格戰,尤其金東超市和百佳超市斗得熱火朝天,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極大的關注,但紐壁堅似乎不急于出手,連買家都沒出現,僅是待價而沽。
最讓人浮想聯翩的是,怡和將旗下包括機票代理、地勤、貨運在內的航空業務,出售給了高興集團。
這里面,賣方直接明確了,而高興集團接下來的動作是,將買來的這部分資產,和初創的航空貨運業務合并到了一起,正式成立了一家屬于集團內級別第一級的公司,廢物利用地名字取自那家一九五零年代倒閉的香江航空,也叫香江航空。
盡管香江航空在正式成立之時,向媒體表示,公司將把航空貨運做為新的主營業務方向,但外界還是浮想聯翩。
香江航空這個名字被重啟,從怡和所帶來的遺產淵源角度來講,倒也完全說得通,但還是難免敏感,因為按照現階段國際民航業的潮流和慣例,每個地區都有一家代表民航公司,像這個時期米帝那邊還沒倒閉的泛美航空,代表性強得具備了一定的正治象征意義,結果屢屢成為恐怖襲擊的目標。
顯而易見,做為香江唯一的民航公司,國太航空就扮演了這樣的角色,可背景雄厚的“新”香江航空出現后,太容易混淆視聽了,沒準就是進軍航空客運業務的試探呢。
尤其高爵士曾經搭乘國太航空飛機,遭遇意外,卷入暗殺疑云,據傳和國太航空關系鬧得很不愉快,進一步給香江航空蒙上了一層不可捉摸的迷霧。
見香江航空一直滴水不漏,好事的記者便跑到國太航空那里打聽,你們對新香江航空有什么看法呢?
眼見著怡和,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被拆分得從一頭鯨,變成一頭象,再變成一頭牛,估計用不了太長時間,就會變成一只狗,太股集團和國太航空心里直冒涼氣,哪敢先挑事,只是簡單回應了一下,那啥,航空貨運前景不錯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