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有強大的資金捧你,例如郭小四。
要么能說會道能自己的拉來資本,要不就老老實實的從基層做起打磨個十年八年的說不定有當導演的機會。
趙默就屬于這種情況,畢業以后擁有一身扎實的功底,可無處施展,就算是當廣告導演都沒人找。
于是就扎根底層從場記開始做起。
當時的他有個女朋友,是中戲畢業的。
趙默有個同學在某個劇組擔任副導演,就把自己的女朋友介紹過去試鏡。
鏡試過了,莖也試過了。
他的這個女朋友跟他的同學搞在了一起,因為對方手里的機會更多。
好一段時間后的趙默才知道事情的真情。
趙默把他的同學打斷了腿,賠了點錢算是把是平息了。
顧君知道的很清楚,因為趙默是他原時空的知交,斷腿哥們頭上的麻袋還是顧君給套的呢。
獨自承擔這一切的趙默是事情了解后,收拾行囊直接就回老家去了,誰也沒通知,誰也沒留聯系方式。
顧君也跟他失去了聯系,沒過兩年,顧君也離開了這個行當。
人還是那個人,但顧君不知道他的女友是不是給他買過環保色的帽子。
也不知道沒有自己套麻袋,他是不是還會打斷別人的腿。
也不知道他是一直在這個行業到現在,還是回過家再次回歸這個行業的。
但他知道他是趙默,是他顧君的兄弟,這就夠了。
這也是他態度熱情的原因。
一個成熟的劇組,可以按照職務分化為導演組、制片組、劇務組、攝影組、美工組、錄音組。
錄音組就是保證演員在對戲時的臺詞可以準確的收入音軌當中,在后期制作的時候把錄音與鏡頭鑲嵌在一起。
隨著資本的入侵,行業與演員開始浮躁,絕大多數的劇組都開始配音演員來而放棄了現場收聲。
錄音組的地位更是透明化。
美工組就是美術、設計、道具、化妝、服裝等等工作。
攝影組自然就是拍攝鏡頭。
劇務組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制片主任的直接領導下做好整個劇組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工作。
這是個瑣碎且麻煩的工作,沒有一定的耐心干不了這個。
制片組則是全權負責劇本統籌、前期籌備、組建攝制組(包括演職人員以及攝制器材的合同簽訂)以及攝制資金成本核算、財務審核。
執行拍攝生產、后期制作;協助投資方國內、外發行和國內、外申報參獎等工作。
制片組分為兩種,一種是出錢的的投資方掛名‘制片人’負責把控大方向,另外一種就是在劇組協助導演的,叫做‘執行制片人’。
上面的這些組要么是協助導演,要么是聽從導演的指揮。
這就是國內影視圈的特點‘導演中心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