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山搬走了,新家收拾好了以后,王金山又回到曾經住了三十多年的老房子,最后在房間里轉了一圈,對新房子的向往讓人憧憬不已,但對老房子的感情真的太復雜了。
三十多年里,這間老房子留下了太多的記憶,從最初擁有的欣喜若狂到第一個孩子的出生,這是王金山人生最重要的時刻,過了幾年,兒子也出生了,從此以后一家四口在這個房子里,歡笑伴著淚水,幸福攜手爭執,歲月如一條時而湍急時而又平靜的河流,慢慢的向前流淌著。
在最后離開的時候,關上門的一剎那,王金山心里悵然若失。
“舊的不去,新的不會來!”王金山在心里安慰了自己一句,將門重重地帶上,頭也不回的下樓去了。
新租的小區對面有一個小型的馬路市場,這下倒比以前在凌云居住的時候方便多了,那時候要買菜的話,不是要坐公交車去大福源超市買,就要拉著小推車走上一站地去站前菜市場。
只是這個市場只在早上開放,為了不影響交通,只營業到早上七點就得收攤,好處是這個馬路市場賣的菜,都是附近農莊里的菜農一大早從地里剛收獲的新鮮蔬菜,實質上就像一個集市一樣。
如此一來,李慧在早上去買菜的時候,遇見陳玉慧的幾率就大大增加了。
以前做同事的時候,李慧和陳玉慧并沒有太多交集,李慧是江蘇人,既有北方的直爽性格,又兼備南方女子的溫婉,而陳玉慧卻是個典型的北方女子,有什么事情都是直來直去的,沒有一般女子的嬌柔造作,自然在生活上也沒有多少情趣。
李慧可是非常小資的一個人,平時在家里不是喝個英式紅茶,就是做個手磨咖啡,最近還迷上了做烘焙,這下可把外孫顧一鳴給高興壞了!
李慧其實是不喜歡菜市場這種地方的,在她眼里菜市場鬧哄哄的,味道也不是那么清新,比起馬路市場,李慧更喜歡坐公交車去遠一點的大福源超市,至少那里環境很干凈整潔,蔬菜捆綁的整整齊齊,分類詳細,讓人看了心生愉悅。
可是家里人口眾多,尤其是還有個外孫,每天需要大量的蔬菜水果,女兒王振華告訴她,別看超市里的蔬菜包裝好,賣相靚,但論新鮮程度,可不如馬路市場,那可是菜農們天不亮打著手電從地里摘下來的,一大早便來到馬路市場叫賣,絕不是超市里的蔬菜能夠比的。
沒有辦法,李慧只得每天拉著小車,幾步穿過馬路,來到馬路市場,如此一來,基本上每次都能碰見對門的陳玉慧。
陳玉慧家里除了王春山外,再也沒有別人了,母親前兩年去世了,大女兒北京上海國外來回飛,一年到頭回不了一次家,小女兒張襄襄去年剛結婚,小兩口正如膠似漆,也很少回來。
陳玉慧之所以喜歡去馬路市場買菜,純粹是因為那里的菜比超市更便宜,每天現買現吃,只隔著一條馬路,順便活動一下,不然老是坐在寫字臺前,頸椎病都要犯了。
“陳老師又出來買菜啊!”李慧一出門就遇到了陳玉慧,兩個老太太一人拉著一個小推車,同時走進了電梯。
“李老師,你這也是天天買菜呀!”陳玉慧笑瞇瞇地說道。
“哎呀沒有辦法!外孫子正在長身體,新鮮水果是要跟得上的呀!女兒女婿都忙,一下班就要來吃現成的,好在我只管買,不管做,炒菜那是王金山的活!”李慧知道陳玉慧在家基本是什么都不做的,她可不能落了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