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楚大捷!伐楚大捷!”
“郢都破了,郢都破了!”
……
“六弟,戶部現在,擔子大吧?”
后園小偏廳里,太子看著姬成玦問道。
姬成玦聳了聳肩,
笑道;
“也還行,要啥沒啥,省得再去權衡給誰家多誰家少了,倒也落得個清靜。”
“還好,仗,快打完了。”太子笑道,“接下來,應該要議和了。”
姬老六則道:“希望如此。”
太子能夠看清楚這一層,姬老六是不信的,在其他方面,太子可以說是不錯,但在兵事上,太子應該和自己一個水平才是。
這意味著,太子身邊有善于兵事的人,對他進行了分析。
不會是老四,老四就算真投靠到太子那一頭,今天也根本來不及過來發出自己的見解。
應該是別人。
且這種“應該要議和”的話,也不應該是兵部大臣所說,剛收到大捷的消息,在明面上,就算要說,也應該說什么趁勝追擊,一舉滅楚這類的吉祥話,而不應該在打下楚國國都后,說出“該議和了”這種。
再者,父皇曾三令五申,敢非議前線戰事者,重罪。
所以,應該是太子東宮里的人,而且這個人,是太子身邊的親近者,在太子得知大捷的消息后,迅速對太子提供了自己的看法。
該查查了。
這時,
魏忠河走出來,
道:
“陛下宣宰輔大人、太子、六殿下覲見。”
這意思是,其他大臣,不見了。
趙九郎走在前面,太子隨后,最后的,是姬老六。
三人在魏忠河帶領下,進入了一個小樓。
小樓面積不大,中間用簾子隔開,看不見里面。
“臣參見吾皇萬歲。”
“兒臣參見父皇。”
簾子里,
傳來燕皇的聲音:
“起了吧。”
聲音,有些疲憊。
三人起身。
姬老六看著面前的簾子,依照他對自己父皇的了解,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刻,自己的父皇,絕不會用這種流于形式的物件做遮擋的。
他可以用手段,他的手段也很厲害,但他不屑用這種手段。
但這種情況下,不見大臣,不見兒子,是不可能的。
燕皇陛下,
必須發出自己的聲音,
必須讓自己的臣子和兒子們知道,
他,
還清醒著。
就是魏忠河,也承擔不起“隔絕中外”的罪名。
但凡有這種舉動,就會被視為謀逆。
接下來,
燕皇的反應,
更是佐證了姬老六的猜測,
因為燕皇沒有用一問一答的方式,
而是直接以自己口述的方式以做安排,這意味著燕皇現在的精力,很成問題。
“對楚接下來的一切事宜,以靖南王的意思為準,太子照辦就是。”
“是,兒臣遵旨。”
這意味著,靖南王的意思,將變成朝廷的意思,監國太子會完全地配合靖南王。
是戰是和,
若是戰,如何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