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喊話的效果也很明顯,城內本就因缺糧而浮動的軍心,開始越發渙散下去。
講真,如果不是自己現在出不去的話,依照以往屈天南的脾氣,他真的會直接一刀將那些喜歡特意到城墻前喊話“安撫”軍心的那些自家文官給全都宰嘍!
好在,青鸞軍在一定程度上,算是屈家的私兵,所以哪怕在這個時候,屈天南依舊能夠大概地掌握住這支軍隊。
但到底還能堅持多久,屈天南也并不清楚。
身為楚國柱國之一,他能理解朝廷想議和的意思,因為楚國內部并未完全安穩下來,同時,此時派出大軍出鎮南關前來這里解圍,路途漫長不說,也很容易遭受來自燕人的襲擊。
但屈天南心里的想法還是,這場仗,得應該繼續下去才對。
大楚有自己的問題,那難不成燕人就一點問題都沒有?
大國之間的抗衡,很多時候比的就是誰更能扛,誰更能撐住那一口氣。
不過,
回頭看向身后自己帶出來的青鸞軍士卒,
似乎,
能夠帶著他們平安回國,也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
但,
自己真的可以么?
“嗚嗚嗚……………………”
燕人的軍寨中,傳來了號角聲。這算是近些時日以來,對面燕軍首次再有所動作。
屈天南來到城垛邊,眺望著遠方,眼睛微微瞇起。
燕軍大營,動了,一隊隊燕軍騎兵開始大規模地向玉盤城南北兩個方向迂回過去,但怎么看都不像是要攻城的樣子,因為燕軍并未推送上來攻城器具。
等到燕軍軍陣布置完畢后,兩隊身著不同制式官服的官員向玉盤城城墻走來。
雙方為首二人,都雙手托舉著圣旨,其后方隨扈者,也各自打出了燕國黑龍旗以及楚國鳳旗。
屈天南心里一時間有些堵得慌,
但又有些許的慶幸。
與此同時,城墻上的楚軍則發出了歡呼聲。
青鸞軍乃楚國排名靠前的軍隊,按理說素質和韌性都不會差,但再怎么精銳的部隊,被缺糧的狀態下被圍困了這么久,就算再沸騰的血勇,也會被磨淡下去。
士卒們也都清楚,和談成功了,盟約也締結了,他們可以離開這該死的地方,回國了。
毛明才和景陽一右一左,
分別攤開圣旨,
由毛明才先一步宣讀,
隨后是景陽。
待得圣旨宣讀完后,
景陽持國書入玉盤城,毛明才則后退回去。
半個時辰后,
玉盤城西門城門上方的城樓上,出現了屈天南的身影。
“讓我們開城門,可以,但我要你燕國靖南侯親自持國書出來擔保!”
盟約達成后,
燕國和楚國將成為兄弟之國。
被困在玉盤城內的青鸞軍,將得以出城歸國。
根據國書上的細節,青鸞軍可以不卸甲,但必須交出兵戈弩箭等器刃。
所以,
身為青鸞軍的主帥,
屈天南需要田無鏡單獨出來與他保證。
當然,他還并不知道燕國的南侯,已經晉升王爵這件事,所以稱呼上,依舊是靖南侯。
一時間,
城內的楚軍和城外的燕軍,都肅穆起來。
不過,壓抑的氛圍并未持續太久;
當一道身披鎏金甲胄騎著貔貅的偉岸身影從燕軍陣中緩緩而出時,
城墻上的楚國守軍,近乎同時在心頭松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