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又來了;
“早食放下吧,你走吧。”
“是,王爺。”
王后下去了;
鄭凡自覺自個兒不是什么柳下惠,但家里倆妻子正大著肚子,他再出來瞎搞,實在是過不去道德上的坎兒。
再者,他又比較念舊情,真發生了什么,按照自己的習慣,肯定又得將她帶回家,罷了,不添那個麻煩了。
隨即,平西王沒用王后端進來的早食,而是讓劉大虎給自己尋了份軍中的早食給自己吃了。
吃罷早食,又練了一會兒刀,見時辰差不多了,在劉大虎和鄭蠻的服侍下穿上甲胄,上朝。
明明是剛剛“國破家亡”,
但朝堂上卻有一種過大年的味道。
趙國的大殿比燕國的大殿要縮小版了許多,臣子列排人數也少了一半,但依舊可以保證形式上的隆重。
平西王依舊高坐龍椅之上;
太子郭翊先行登基大典,再行“認父”之禮;
隨即,
朝堂眾臣先向朝見新君;
然后,
新君帶領眾臣向坐在龍椅上的平西王爺參拜。
小國的命運,就是這樣,很容易被拿捏;
當年楚國屈氏都能夠影響附近小國的國事,謝玉安能帶人馬將梁國翻天,這邊鄭凡將趙國翻個天也不算什么太過驚人的事。
這些小國本就是大國角力過程中的面團兒,變成什么形狀還是得看背后大國的喜好。
朝會結束后,
趙國新君平西王義子郭翊領著城內的趙軍開始挨家挨戶地征收財貨以及開發大戶的糧倉為燕軍籌措糧草。
自家人搶自家人時,效率就高得多了;
郭翊這兒皇帝當得,可謂極其盡心盡責。
但很快,壞消息就來了。
趙國三山關主將原本是奉詔率軍回國都保護趙王的,誰成想走到半路,趙王就換人了。
這位主將倒是個有血性的,直接一刀砍了郭翊派去的“欽差”,表示自己絕不會承認這位認賊作父的新王,轉而斬斷趙**旗,自立為王;
其所率的這支兵馬,即刻調頭回三山關。
當郭翊因此事而向自己的“義父”請罪時,
鄭凡倒是扮演出了“慈父”的形象,安慰了他。
隨后,
鄭凡下令,讓前軍先一步出發;
同時,在吩咐瞎子率后軍駐守趙國國都后,自己親自領中軍向三山關開去。
后世史書,將這一場發生在大燕隆平元年的戰事稱之為“諸國之戰”,因為參戰的,不僅僅是燕楚乾三大國,還裹挾了好幾家小國。
要是說,王府麾下第一大將樊力不費一兵一族攻破趙國國都是開門紅的話,
那么接下來,
這場牽扯著諸國未來命運走向的大戰,其真正的血腥和慘烈味,
則從三山關這里正式彌漫開!
行軍途中,
鄭凡命阿銘去給自己傳遞了一道口信,
口信很簡單,是對身處于前軍中做監軍的薛三和樊力說的:
“給陳陽那條老狗‘松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