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我好餓……”
“沒事的,再堅持一下,馬上我們就要到了——再咬牙堅持一下吧,如果實在走不動路,那就把姐姐的這半塊面包吃了。”
少女本來還打算硬氣一下,但看到自己的幼妹那因為饑餓而顯得虛弱的臉龐,她的心腸瞬間就軟化了。少女心想,假使那個宣傳標語是謊言,那么自己和妹妹兩條性命也注定要交代在這里,與其餓著肚皮走進陷阱被殺,還不如當個飽死鬼。
只可惜飽死鬼的名額也只有一名啊……
妮伊偷偷捂著肚皮,努力不讓饑腸轆轆的腸胃發出咕嚕聲——她也已經整整一天半沒有吃過東西了。但她不能在妹妹面前露陷,小丫頭如果知道她這個當姐姐的也餓著,一定不會老老實實把面包啃完的。
“姐姐,我們一人一半好嗎?”
小姑娘怯生生地將干面包撕成兩半,將剩下的部分全都塞到了妮伊手里,都到了這個份上了,姐妹之間也沒什么可矯情的,兩人默默地把這些填不了多少肚子的最后口糧吃完,休息了片刻,重新踏上了旅程。
妮伊很小的時候,她的父母就因為“意外”而去世了,在遠港島這片充滿了危機的島嶼,一對沒有長輩庇護的年幼姐妹,基本是沒有生存下去的希望的——除了匕港鎮因為靠海而有穩定的航運貿易和捕魚收獲,相對富裕一些,其他聚落的生存資源都非常稀缺,指望鄰居們善心大發救濟兩張吃飯的嘴巴,那是癡心妄想。
他們對妮伊父母家里的積蓄與存貨倒是非常感興趣,在夫婦遇難后不到一天的時間里,就將屋子搬空了,放任一個年幼的女孩與她尚在襁褓中的妹妹自生自滅。等到這對姐妹餓死在屋子里,亦或者在某天夜里失蹤,那么她們一家的房屋,也就能“名正言順”地成為無主之物了。
妮伊無疑是不幸的,但命運仍舊給了她最后的憐憫——在她原本居住的村子附近,有一個小教堂,教堂的神父恰巧路過發現了這對可憐的姐妹,便將姐妹倆帶回了教會,當做自己的孩子悉心撫養。通常來說,就算是年幼的小孩也是珍貴的勞動力,聚落的領導者是不會輕易將其拱手讓人的,只是村子里的人仿佛對待無比嫌棄的垃圾一樣,急著將妮伊踢走的態度異常明顯,神父只是嘗試著提起這事,對方就忙不迭地將人塞了過來。
神父也沒有多想,因為遠港島上從來不欠缺惡意和猜忌,尤其是那些沒有受過教育的粗鄙村夫村婦,因為一些愚不可及的原因而無端抹黑別人,都是稀松平常之事。
不過,很快他就明白,為什么村民會對妮伊如此嫌惡了。
——因為這個小姑娘,心智發育的速度和她的年齡完全不吻合,異于常人。而且更加詭異的是,當神父準備教她文化和知識的時候,發現妮伊明明沒有接觸過任何教材,也沒有人提前傳授過相關的知識,她居然“天生”就懂。
如果是一些人情世故的東西,那還能用“早熟”來解釋,但一個生在普通漁村的小姑娘,沒人教沒人講,是如何明白核裂變和核聚變的?在文明已經被摧毀地七七八八的廢土時代,將核爆理解為神明怒火的人,可遠比能粗淺解釋鏈式反應的人多得多。
知識,是很奢侈的事物,對于大多數廢土人而言,是可望不可即的東西……當然,他們也不在乎,因為懂再多的知識,沒有吃食一樣得餓死,風干的骨架可不會根據掌握的知識多少而分三六九等。
神父也無法理解妮伊身上顯現的異常,但他發現妮伊在性格上除去因為早熟而有著超出同齡人的理性冷靜,也并未有任何乖張的表現,相反她對于自己的“不凡之處”一直都很克制,從不去和別人炫耀自己的與眾不同,便也漸漸放心了——神父認為妮伊不是什么惡魔,說不定她的不凡之處,正是神明的賜福也說不定呢。
這樣平靜的日子,一直持續到了三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