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后面從第四題開始,題目難度就不一樣了。
“請構想一種阻礙細胞衰老凋零的方法。”
看到這一題,徐帆腦袋有些大。
這個問題他在復習的時候,也有想到過。
不過他的答案有點泛泛,達不到具體的點上。
“使用誘導試劑誘導細胞分裂,新細胞的端粒補充到老細胞上,不僅可以延緩細胞的衰老,還能實現細胞的逆生長。”
這是徐帆想到的唯一一種還算可行的方法。
至于說怎么誘導細胞分裂,又怎么使端粒補充到老細胞上,他當然是不會的。
任何一個方面,都可以單獨拿出來作為課題研究了,不是他一時半會能寫清楚的。
“請闡述一種細胞異變方法。”
這一題更是變態。
教材上只講到細胞是可以通過特殊辦法進行定向異變,以滿足需求。
但是怎么誘變,卻一點都沒說。
如果徐帆能知道怎么誘變,他早就誘變了。
不過這個題目,也讓他第一次正視這個問題了。
“通過磁誘導細胞基因重組,從而達到細胞變異的目的……”
徐帆徹底發揮自己兩百五的智力,現場推導問題的解決方法。
很多問題,他都是閉目思考,把自己想的辦法從頭到尾的實現一下。
如果有可能實現,他就把答案寫上去。
一共十題簡答題,有六題都是超出教材之外的知識。
如果對生物學基礎沒有舉一反三的能力,這六題基本上都只能空著。
“我太難了!”
試卷剛提交,徐帆就聽到教室里有人在哭喊。
“六十分,我要六十分!”
強蟲大聲的拍著桌子。
七天時間,他都在復習。
本來覺得自己復習的很充分了,整本書都學的很好了,考試不說一百也得九十。
誰知道,宇聯的考試一點不按套路。
一半的題目都是超綱的!
徐帆站了起來,他想明白了,這就是宇聯的魅力所在。
只有懂得在固有的知識上,尋求突破,找出知識具體用處的人,才是宇聯真正要培養的人。
這門課看似知識細胞學基礎,但是在學完這些只是之后,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學的這些只是,都有哪些應用?
如果從來沒有想過,那不好意思,你考試只能考個及格的分數。
這次是第一次考試,徐帆也是剛摸清宇聯的套路,考砸了沒關系,下次給他掙回來。
徐帆站起來往回走,他要開始做人工智能系統了。
時間有限,距離新生交流賽,只剩二十天了。
現在他恨不得一天能分成兩天用,要不然完全不夠用的。
回到自己的書房之后,徐帆拿出筆記本電腦,開始編寫系統架構。
這套架構他早已經在腦海中構思好了,其中大部分都是借鑒《簡單神經元模擬》里面的設計。
還有一些細節,他做了修改,使得最終的系統,更加符合模塊化設計。
“系統共分三十二層……”
他使用的是C++作為編程語言。
先在頂層把需要用到的結構體設置好,這個結構體中有一百多個成員變量。
涉及到整個架構所有的變量。
結構體會層層傳遞,一直到三十二層,執行具體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