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怎么可能這么高?”
李國楊也是一流大學畢業的高材生,一些生物學常識還是懂的,知道35%的光合作用效率,到底意味著什么。
因為國內太陽能光伏發電制造企業,生產出的發電效率最高的太陽能發電板,其對太陽光的利用效率,也只有33%多點。
黑麥草的葉片,吸收光能效率,超過最先進太陽能發電板!
吳教授當時也說道:“當前在藍星上光合作用效率最高的C4草類,光合效率可達24%,普通植物的單個葉片的效率達到15%,但是綜合凈光合效率不高,森林為1.2%,農田只有0.66%,草原也為0.66%……但黑麥草的綜合凈光合效率能達到15%左右。”
“一個原因是黑麥草也是C4植物,碳4(C4)植物跟碳3(C3)植物最大的不同是,CO2同化的最初產物不是光合碳循環中的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而是四碳化合物蘋果酸或天門冬氨酸……C4植物都具有生長能力強、二氧化碳利用率高、需水分量少等優點。”
“另外黑麥草的細胞內,我在顯微鏡下沒有看到葉綠體這樣的細胞結構,只有多個細小的大約1微米的‘小綠帶’,每個細胞內有近千個,是其他植物細胞內葉綠體數量的十多倍,這些‘小綠帶’增加了光合作用面積,加快了反應速度,吸收的光**段也更多,直接提升了光合效率。”
“最后,黑麥草細胞會在白天固定足夠多的光能,合成大量初級C4營養物,大量積壓在細胞內,到了晚上,一部分營養物用于分解消耗,一部分合成為更復雜的化合物,促進植物細胞分裂與生長……將固定生物能與生長分開進行,將一條復雜生產線變為兩條簡單生產線,這也提升了效率,避免了能量與營養的浪費。”
“種種因素結合下來,黑麥草的綜合生產速度,幾乎達到了水稻、小麥等傳統農作物的十倍。”
“足足十倍的生長速度!讓它在二十天之內成熟,并不是所謂的神話,而是將理論上的可能,變為擺在面前的現實!”
“何等夢幻的現實啊!無數農業專家想都不敢想,用一生的時間努力去做都做不到的事,有個機構卻做到了,真不知道那家神秘的科研機構,在生物技術領域的實力,究竟強大了什么樣的程度?”
吳承希感到難以想象,因為這樣的技術實力,至少領先當前科技上百年,達到了“造物主”般的層次。
他唯有仰望與感嘆!
李國楊心里也是無比的震動。
他沒想到那罐看起來不怎么起眼的黑麥種子,實際就是這么的夸張與恐怖。
雖然單季黑麥的畝產量只有100公斤左右,但每二十天成熟一期,一年可以種植15季!年畝產量達1.5噸,這已經比袁德魯伊研究的超級稻兩季年畝產量加起來還要高。
更何況科學家還能對黑麥草進行培優,提升它的單產潛力,篩選出有利于增產的基因變異,久而久之,如果能把單季畝產提升至300公斤,意味著年畝產量可以增加三倍,達到4.5倍。
這意味著它的價值和潛力,遠比超級稻要強的多。
長期困擾藍星人類的糧食不足問題、饑餓問題,在它身上看到了解決或極大緩解的希望。
“這也是一個無價之寶啊,每年價值也有幾千億!兄弟,我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