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年9月26日,“獅心”理查一世的私生子,普瓦捷的塞薩爾來到圖爾大教堂,宣誓加入英諾森三世召集的第四次十字軍。這一天是他父親十三年前宣誓加入十字軍的日子,宣誓地點也一致,見到年輕的伯爵絕似他父親的容貌風采,年邁的圖爾大主教甚至當場熱淚盈眶,直言他仿佛看到了理查一世的英魂再現人世。
在埃莉諾有意的造勢下,塞薩爾加入十字軍的消息迅速傳往歐洲各地,剛剛登基的奧托四世還在不倫瑞克發表了一番聲情并茂的演說,并當場為“我英勇而虔誠的弟弟”捐獻了五千銀馬克由理查一世留下的遺產買單,見此情形,約翰也不情不愿地捐獻了兩千銀馬克,他畢竟是安茹家族現在理論上的首腦,在事關家族榮譽的事務上總不能一毛不拔。
對此現任教皇英諾森三世也喜聞樂見他自繼任教皇后便一直立志要拔高教廷權威,改變歐洲君主們不把教廷當回事的心態,而發動一場成功的十字軍無疑是建立權威的有效手段,雖然腓力二世積極捐款,施瓦本的菲利普也表露出了參加十字軍的意愿,但前者有在第三次十字軍中中途回國的劣跡,后者更是出自給教廷帶來無盡麻煩和屈辱的霍亨斯陶芬家族,如果第四次十字軍只有這兩方參加結果只會是增加了腓力二世離婚的可能與神圣羅馬帝國皇位競爭的烈度,而這兩者都不是他希望看到的。
至于安茹家族為何突然決定摻和這場十字軍,英諾森三世相信自己也能猜出他們的用意在安茹韋爾夫聯盟青黃不接的當下埃莉諾太老,奧托四世太年輕,夾在中間的約翰王實在能力不足,他們想要扶持新的實權人物增加安茹家族的話語權的動機也不難理解,何況他們也不想看到他們的夙敵通過參加十字軍起死回生,而在派往十字軍的人選方面,還有什么比那個親歷了第三次十字軍的私生子更合適的呢
雖然當初西萊斯廷三世在希臘教會的壓力下不得不承認理查一世的圣徒身份讓他對理查一世有些不滿,但鑒于理查一世回國不久后就去世了,他倒也沒有在活著的時候利用這個身份給教廷帶來了什么麻煩,相反,英諾森三世現在十分樂意無限拔高已逝的理查一世的形象,從而脅迫活著的各位君主以理查一世為榜樣給教廷出錢出力投身十字軍當然圣徒絕對不能封第二個。
何況作為繼任教皇,英諾森三世也知道理查一世曾經秘密寫信給前任教皇請求將自己的私生子合法化的事,如果這個私生子在東征中積累了足夠多的功勛,再公開自己已經合法的身份,那安茹家族無疑會再次上演像多年前的“無愛之戰”一樣的內斗,這樣也很好,這樣的混亂會是教廷繼續拔高自己地位的階梯。是以在聽說了這個消息后,英諾森三世立刻寫信邀請塞薩爾來到羅馬,他要為他親自授予十字。
這是塞薩爾第一次見到這位在中世紀歷史上聲名煊赫的“最有權勢的教皇”,從歷史研究者的視角,他不喜歡這位增加了教廷權勢并催生了后來的異端裁判所,導致了無數人間慘劇的教皇,不過他早已學會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因此在英諾森三世眼里,他看到的是一個英俊的年輕人虔誠地跪在他腳邊領走了十字,他長得很像他父親,但遠比他謙卑,他很滿意這一點,他需要一個聽話的十字軍統帥。
“希望你能繼承你父親的勇敢,重新收復他曾經征服的土地,將天主的福音播撒在尼羅河畔。”英諾森三世道,雖然當時沒有人對理查一世將埃及賣給希臘人的舉動提出異議,但事實證明這是一個極大的錯誤,那群希臘人不僅信仰異端,還如此無用,用19世紀的比喻形容就是費拉不堪,“你是因為他才決定接過十字嗎”
“我從小便深受教士們的熏染,即便沒有一個偉大的父親,我也會因為我的信仰走上這條道路,與一切邪惡對抗。”
“什么是邪惡”
“不公之事,不義之事。”他頓了頓,堅定地望著教皇,“與我所信仰者不容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