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繼續――)
除了綢緞行孟家,故事里還有一戶人家需要交待,就是柳府。
柳府的老爺子柳仁鴻和孟喜昌一樣,也是個生意人,開辦了幾個茶樓,另外也做一些雜七雜八的小買賣。
孟家和柳府是當地兩戶有名的大戶人家,平日里,都是門庭若市,人來人往,生意興隆。
當然,兩家的人也都是趙三剪裁縫鋪的常客。
這天,趙小雙起了個大早,里里外外收拾妥當,跟爹打了招呼就出門去柳府給春英送衣去了。
柳府不難找,但柳府離裁縫店鋪子還是有些距離,要走過好長時間的路。以前趙小雙去過一次,也是去交活兒,不過那已經是兩年前的事了。
柳府是個大宅院,磨磚對縫的灰色磚墻連著朱紅色的門樓,檐下,便是漆成朱紅色的大門。門聯上寫著“忠厚傳家久,詩書濟世長!”大門兩側,是一對石鼓,高高的門檻,連著五級青石臺階。
拾步而上,輕輕叩過厚重的大門,沒過多久,門“吱呀”一聲打開了。開門的,是個十六七的樣子的丫頭,身著精巧的水月色的長裙,臉上零散的斑點并沒有太多地影響到她本來的俊秀。
“喲!是小雙來啦!”
“哦!我是給春英送衣服的!”
開門的,趙小雙認識,是巧兒丫頭,見過幾次面。
“你先在這兒侯著,我去叫!”說罷,便關上了大門。
過了會兒,巧兒回來說讓進去。趙小雙跟著巧兒過了影壁,進了院兒,庭院兒很大,白色灰泥墻結合淺紅磚瓦,飛檐挑角,鏤花窗欞,別具匠心,清新不落俗套,中間有口大缸,正值冬季,缸邊疊放著幾個空花盆,一個老傭人,抱著個壺正好走過,不小心碰了一下,一個空花盆掉了下來,“啪”地一聲,摔碎了,那女人趕忙蹲下身去,收拾了起來。
“吳媽!”巧兒說。
那個叫吳媽的女人朝巧兒點了下頭,又看了看趙小雙,笑了笑,說:“來啦!”算是打了招呼。
老婦人很薄的黑發梳了個髻,想必年輕時很端莊,現在上了年紀,有些胖得發漲,模樣也走樣了,只是那橫在腦后一根紅寶簪子特別地搶眼。
趙小雙跟著巧兒穿過了前院,再往前走拐了個彎,就看到了一面門,門的外檐柱不是從地上立起的,而是懸在中柱的橫木上,下端有一垂珠,上面彩繪著一朵美麗的蓮花。
趙小雙停住了腳步,問巧兒:“這道門好是別致,是不是就是小姐們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那個第二個門?”
“我只知道這是垂花門呀!其它的,你問我們小姐吧!她知道的可多呢!”巧兒答道。
到后院,巧兒朝著一間掛著對子的房喊到:“春丫頭,人來了!”
“知道了!”春英在里面回應著。
“什么人來啦?”
忽然趙小雙聽到有人在自己身后說話,聲音銀鈴般的清脆,轉身一看,是個美得出奇的女子:女子看上去,十**的年紀,風姿綽約,麗如朝霞。藏青灰呢的旗袍,把她小小的身子裹得很緊,透著玲瓏,就像一支梔子花,圓潤白晰的鴨蛋小臉上,精致的微微上挑的一雙丹鳳眼正細細打量著趙小雙。
看著這雙眼睛,趙小雙有些慌亂。
此時,門“吱!”地一聲被打開了,春英出來,正好看到這情景,便忙向趙小雙介紹。
(本章未完,請翻頁)
“我剛剛在忙,不好意思,這就是我跟你提到過的,我家佩珠小姐!”
“佩珠小姐!”
趙小雙忙上前拱手行了禮。
佩珠微微欠身,算是回了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