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距離上次文藝晚會已經過去了三周,沈佑開始緊張的復習。
第十三周《組織學與胚胎學》結課,十五周就是這門課程的期末考試。
上課以及晚自習整理的筆記足足寫滿了一本厚軟面抄,雖然書也是大致過了一遍,但記住的內容并不多。
考試題型分為選擇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填圖題和論述題。填圖題考的是書上的原圖。
籠統的復習完,覺得應該差不多了,他就沒多花時間在這門課程上,主要精力放在學分最高的幾門學科。
然而,等當天考試拿到試卷時,他感到了絕望。
題目都是上課老師著重講過的題,但是為了多看細節方面的知識點,那些他的確是看了,但都不是記得很清楚。以為考試形式還是和初高中一樣的那種邏輯練習題,結果就是實打實的直接論述。
選擇題和填圖題還OK,但是名詞解釋和幾道大題都答的模棱兩可。
考試時間兩小時,半小時不到就有人交卷,此后,就是一片人跟著交卷。
沈佑才剛剛寫到簡答題的第一道,見到身邊的同學都已經交卷了,緊張的頭皮發癢。
這也寫的太快了吧,是很容易嗎,為什么他寫的這么難?
最后交卷時,沈佑整個頭都是暈暈沉沉的,他知道自己考砸了。
緊接著,就是形勢與政策,思修,醫學心理學,大學英語1,體育1,醫學細胞生物學,以及三門網絡通識課程。
有了第一次考試的前車之鑒,后面幾門課程他都改變了學習方法,加上本來就都是考查課,學分不高,題目也不難,把重點背完,練習冊寫完基本就可以考到高分。
除了體育1,大一上學期主要學的是三步上籃,男生90秒內完成及格,60秒內完成滿分,這些只占總成績的百分之60,體側成績占百分之30,平時成績占百分之10。
他的體側成績勉強及格,三步上籃也在掛科的邊緣。最后總分堪堪70分。
等到第十七周時,只有最后的《系統解剖學》沒有結課,接下來的兩周就只剩四節課,除此之外就是充足的復習時間。
但終究還是不適應,加上自己認為太難了,后面就有了一點放棄的感覺。其實一本書,首頁上寫了全書將近60萬字,但老師上了的章節不是很多,還提前給了重點。
但許多人都認為不會考的那么簡單,將時間花在看書上,結果就和高中背英語3500單詞書一樣,永遠停留在前兩章。
現在想來,還是太害怕了,醫學類專業課內容都是比較拗口難記的,但如果綜合PPT和課本有針對的去記憶,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
沈佑將考試不理想的緣由都歸根于自己的記憶差,后面還有更多的跟頭要摔。
等到第二十周,成績都可以在app上查詢時,雖然知道考的不高,但最后看到成績的一剎那間,還是有些沮喪的。
組胚:78;
系解:76;
英語1:87;
體育1:70;
思修:69;
醫學細胞生物學:86;
形勢與政策:90;
醫學心理學:94;
三門通識課程都是網絡選修課,95+。
班級排名9/30,專業排名59/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