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千古道家圣地。
茅山道派也可以稱之為茅山天師教。
天師教其實并不是單指龍虎山天師教。
而是天師道傳承。
天師教一共四大道統,分別為張道陵、葛洪、許遜以及薩守間留下的傳承。
其中龍虎山天師教得傳張道陵道統,發展至今,根基勢力以及影響力都是最頂尖的。
其次就是茅山天師教,曾為葛洪道場,后世在宋初又得皇帝冊封當時,追封葛洪為天師,并且賜予諸多道家典籍,再經由后世的發展,千年傳承下來,也成為與龍虎山并駕齊驅的道家圣地。
再次之則是許遜與薩守間的天師道統,他們并未留下山門。
雖然也有道統傳承,不過聲勢遠遠不及龍虎山與茅山兩大道家圣地。
而茅山也如龍虎山一樣,分為里宗與外宗之分。
茅山派同樣也是國家特級旅游勝地。
可是普通游客所能接觸到的,也只能接觸到外宗。
只有內宗才是茅山天師教的核心。
年初的冷風還未過去。
又接著一場大雨,讓空氣變得更加的陰冷潮濕。
即便是常年香火旺盛的茅山,此刻也是人煙稀疏。
只是,今日的冷風卻帶來了兩個不速之客。
一個穿著的衣冠楚楚的西裝領帶男子。
在他的身后還跟著一個全身都裹著厚實黑衣的身影。
陳曌并不喜歡這種天氣,潮濕的空氣讓他的呼吸都變得粘稠。
邁過九曲登天梯,再過還天洞,又過凌霄寶閣。
陳曌被兩個年輕的道士攔住。
“兩位,此處并不對外開放,請兩位止步于此。”
“小兄弟,我們是來拜訪舊友的,我們和張鼎道君是舊識。”陳曌面帶微笑的說道。
“道君的朋友嗎?”兩個道士略顯遲疑。
“請稍等,我們需要確認一下。”
一個道士拿出電話。
“喂,師父,門口來了兩位先生,他們說是道君的朋友,此來是拜訪道君的。”
“姓甚名誰?什么來歷?”
“兩位可否留下姓名?”
“姓陳,我和龍虎山張天師也是好友,如果你們不方便聯絡張鼎道君的話,可以聯系張天師。”
聽到陳曌認識張天一,兩個道士肅然起敬。
“兩位先里面請,雖然道君不在山門,不過應該不用半日便回。”
兩個小道士一方面是覺得陳曌二人既然敢搬出張天一的名號,那么身份多半做不了假。
再者,他們也不信區區兩人敢來茅山鬧事。
而且陳曌看著面和,給人一種親近的感覺。
當然了,也有可能是他們先入為主,覺得陳曌不似惡人。
至于陳曌身后全身都蓋著黑布,看不到真容的這人。
他們知道在靈異界中,總有一些人穿著奇異,或者是不愿意以真面目示人。
陳曌如愿的進入茅山內宗。
如果說外宗是山清水秀,那么內宗就是福地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