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元年間,農歷庚午。
各地諸侯紛紛起兵討伐董卓,硝煙彌漫在整個洛陽城內,各大勢力緊盯著洛陽城。
同年二月,董卓脅漢獻帝遷都長安,又驅數百萬洛陽百姓同行,途中百姓遭軍隊抄掠踐踏,饑餓勞累加上天災**,死者不計人數。
大火將這座城都淹沒,而離這不遠的殘破茅屋里,斑駁的墻上映照的火光中,有著不一樣的光芒。
“夫人,您再使把勁,孩子就快出來了,再不生城里的官兵就要找到這里了,到時候就不好辦了!”
昏暗的燈光下,一名老婦佝僂著身子將一塊破布在缺了口的銅盆中隨意漱洗了一下,擰干水分將躺在臨時用茅草鋪在石床上的女人擦了一把汗。
那女人痛苦的呻吟一聲,頭上剛擦的汗頃刻間又滲了出來。
茅屋外面同樣是緊張萬分。劉大握著拳頭蹲在地上,身邊靠著劉子苓。
劉大悔不當初,彼時就聽聞洛陽城里現是亂的不行,四處在打仗,也怪自己不知足,帶著自己的妻兒跑到了這里。
想到這里他更覺得自己簡直沒用,聽到茅草屋里的呻吟一聲比一聲低,一向醇厚老實的他對陳氏又說不出什么暖心的話,只能將自己滿是繭子的拳頭使勁的砸著地上的土。
年僅六歲的劉子苓掂著腳,努力從那已經破爛不堪被風雨侵蝕。發霉的隨便用茅草堵住的窗戶看去,想知道自己的阿母為什么那么痛苦。
他們一路從城中跑出來,城里的人們像是瘋了一樣,那些穿著戰服的官兵到處抓人放火,他害怕極了,也害怕阿娘出事。
茅屋內的陳氏已經精疲力盡,身下的襦裙已經被汗浸透,頭發黏在了她的臉上,身下是涼的,臉是癢的,但是她都顧不上。
長時間的奔波加上風餐露宿,她能感受到自己力氣在一點一點消失殆盡,旁邊的老婦還在機械的重復著洗破布,擦汗的動作,甚至還是一直重復著剛剛說的話。陳氏恍惚間聽到屋外夫君劉大的低語喃喃聲,自己孩子還在努力的掂著腳擔心的模樣。
老婦擦汗的手頓住,渾濁的眼睛半抬不抬,看著那一點微光朝著陳氏的肚子飛去。
陳氏開始大口的呼吸,伴隨著陳氏的喊叫聲還有孩子的啼哭聲,陳氏,終于生了。
屋外的劉大聽到孩子哭聲終于松了一口氣,他激動的站起來推開那個陳舊的木門,向自己的娘子大步走去,看到陳氏只是有些虛弱并無大礙后心里的石頭才終于放下。
劉大解開包著的襁褓,看到是個女孩更加開心,一兒一女的福氣讓他黝紅的臉龐像是剛喝了酒一樣。
劉大將孩子抱到陳氏的身邊,一家三口圍著剛出生的孩子,孩子臉上的胎脂還沒有脫落,皺巴巴的像個小猴子,劉大這才想起來接生的喜婆不見了,而孩子襁褓里,放著一塊栩栩如生的孔雀玉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