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倒也沒注意兩個人說什么,只看幾日不見的劉蘭芝似是有一絲不一樣了。
似是有一種鉛華洗盡的感覺。
看著兄妹兩個湊在一起說悄悄話陳氏也是心里好笑,不知兩人又在出什么壞主意。
她瞧著院子里也就老太太和兩個小孩,思及方氏和瑤兒應是出門,便跟著自己阿娘說起了自己另外一件事。
她將自己帶著的包裹打開,里面林林總總形形色色竟都是繡制品。
分成了兩份,一份較多,打眼看去布也是較粗糙一些。
另外包住的繡品布料就較為細膩,入手絲滑,陳氏拿出一塊遞給老太太,再拿出一塊另外一邊的也遞了上去。
老太太細瞇眼,仔細的看到,對著較為細膩的布一眼就認出是大房二房收回來的繡平。
可另外一塊卻是難以說出來。
那除了布料較為粗糙,其余繡法,皆是一致的平繡,上面的一幅送子娘娘栩栩如生,眉眼盡是慈悲。
老太太翻來覆去看了幾遍,遲疑著說道:“這...你學著繡的?”
漢時期,大多繡法皆為鎖繡,平繡為少數,一般用直線組成的繡法,多用于刺繡裝飾欣賞品和比較高級的日用品。
平繡線條的方位、針腳的起落、施線的粗細、角色的繁簡,都因物象的不同而有所不用。
老太太不是不相信自己女兒的手藝,但平繡是在平面底料上運用齊針、掄針、套針、擻和針和施針等針法進行的一種刺繡,繡面細致入微,纖毫畢現,富有質感。
真的難以置信短短時間陳氏就能做到這種程度。
陳氏將另外繡的也都拿出來,上面除了一些繡制佛制品,還要花草百物,文雅的旁邊還有幾句詩詞。
“這自然不是我能繡出的,上次回家是,纖云來尋我,便提到她拿繡制品賣,纖云的女紅阿娘也是知道的,是以嫂嫂拿來的我都給了纖云,這便是她這幾日拿來的。”
李纖云陳老太太自然是知道的,未出嫁時女紅那是一等一的好手,可惜嫁了個漁夫倒是不曾這么像未出嫁時做了,天天跟著自己的夫君大余賣魚。
如今想必兒子也大了,是以開始忙活自己的喜好。
老太太將所有的看了個遍,有些還是將就著在麻布上繡的,針法一點一點從生疏到熟練,似是將人生百態繡在其中。
她滿意的一直點頭,這時也明白了陳氏的意思。
“若是將這些拿去賣肯定行的來,鎮上大多還是鎖繡,這平繡還是少見,針法細致耗時耗費的,你那兩個哥哥收來也大多不在這鎮上賣,都是跑到別的地方大戶人家賣。”
老太太言下之意便是:太貴了不好賣,平價一點貼補家用就行。
陳氏自然曉得,李纖云找自己就已說過,這繡法不過多時便有著有人相繼仿制,街上肯定不止她們兩個。
劉蘭芝也在一旁拿起一塊布,上面繡著寒冬臘梅,簡簡單單幾枝上的梅花繡的竟有著寒冬之意,心里也不免得有些佩服。
陳氏還將李纖云帶來的布,給陳子平繡了一件成衣。
一件雪白的直襟長袍,布料是精挑細選的絲綢雅致竹葉花紋,衣襟和袖口處用寶藍色的絲線繡著騰云祥紋滾邊。
本是留給劉子苓的,但又覺得實屬浪費,怎么看都不適合,干脆就制給了陳子平。
劉蘭芝看著這身衣服也覺得只有表哥那淡淡然的氣質適合,自己兄長可撐不住這樣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