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陽宮,仙居殿。
“快射。”
“臣無能,可能射不好。”
“射出去就行了。”
“臣領命。”
“準頭怎么如此之差?拿弓來,讓朕射給你看。”
武則天正在殿外和自己的男寵張易之射箭以為玩樂。
武則天最近心情極好。
兩個兒子互相推讓太子之位,讓她想起了上古西周的泰伯、季歷兄弟。
顯兒當年繼位時頗為猖狷,如今膽雖變小,但倒是賢明了起來,看來自己把他徙居房州倒是磨礪了他。
旦兒也是,做了多年皇嗣,卻能退讓嗣位,也很是賢明。
想到這,她腦中便回憶起狄仁杰回京那天,自己問狄仁杰關于太子之事,狄仁杰鏗鏘有力的回答:
“武氏,圣人之侄。李氏,圣人之子。若立武,從未聞帝供姑姑之靈位于太廟。”
狄仁杰說得對,武承嗣不過是自己的侄兒,顯兒與旦兒才是自己的親兒子。
況且顯兒與旦兒如此賢明,有上古之風,自己又何必舍棄他們,而求武氏之遠。
自己以前相信武承嗣他們的“自古天子未有以異姓為嗣者”,果然是不大應該的。
她已經決定立李氏了,現在所需糾結的不過是立李旦還是立李顯的問題。
至于她去世后李氏與武氏如何共存的問題,她已經有了辦法,那就是聯姻。
通過姻親把兩姓緊密地聯合在一起,自己春秋盡后,他們也必不會做互相殺戮之事。
心中千回百轉,而現實不過一瞬之間。
她心情甚好地從張易之手中接過了弓,又接過旁邊內侍遞上來的羽箭。
張弓搭箭,作開弓之勢。
弓緩緩拉開,可拉到一半時,她卻怎么也拉不開了。
拉了好一會兒,還是沒有拉開。
她緩緩放下弓,嘆了口氣:“朕終究是老了。”
張易之急忙道:“圣人春秋正盛,怎能言老?”
武則天把弓箭都遞給了一邊的內侍,看著靶場,眼中閃過一絲懷念。
“朕年輕時頗為乖張。當年太宗皇帝有一獅子驄,無人能伏。當時朕在太宗之側,豪言能制之,然須三物。
一鐵鞭,二鐵楇,三匕首。鐵鞭擊之不服,則以鐵楇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太宗亦嘉朕志。
不過如今朕春秋益高,卻是無那般心氣了。行事皆是猶豫不決,舉棋不定。”
武則天說完,張易之正想說什么。
卻見一內侍急匆匆地走了過來,對武則天行了一禮,道:“圣人,鳳閣舍人張柬之求見。”
武則天皺了皺眉頭,對來人打斷她的休閑有些不爽,道:“張柬之,他來做什么?去傳他過來吧。”
“是,圣人。”
內侍領命匆匆出去。
武則天轉身看了張易之一眼,道:“你先退下吧。”
“那臣先告退了。”
小白臉張易之行了一禮,正想退下。
武則天這時突然出聲道:“今晚就由你侍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