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己方帶齊人馬出城迎戰,樹林里的三萬鐵騎定是會沖殺出來,這時己方人馬已經陷說混戰當中,待到想逃回城中時,對方又都是騎兵,定是可以一舉沖進城中,如此……城中的一萬守軍,如何能打得過對方三萬騎軍呀?
想到這里,眾人都是心中一緊,心道真是太險了,差點就中計了!
樊噲咒罵道:“他大爺的,李陽竟然如此奸詐!”
蕭何道:“此人并非軍伍中人,乃是文臣,靠的就是聰明才智,今由他領兵來戰,定不可能行莽夫之事,是故此人帶五百人前來叫陣,絕不可能如表面上這般簡單,我等應萬分小心應對才是啊。”
眾人點點頭。
大家原本就把蕭何視為軍師一般的人物,佩服他的才智,如今聽他一說,再加上小樹林中的動靜,此時更是讓人佩服的五體投地。
劉季也是點點頭,立即道:“大家都給我好好守住城門,任何人都不許出城迎敵。”
“喏!”眾人領命。
而與此同時,在城外的小樹林中。
“不要停,都給我造起來!”
王又賢手持馬鞭,對手下的三千地方兵吩咐著。
那三千地方兵,早就累了,但聽聞此話,還是繼續在小樹林中拼命的跑動著,手里還拖著一棵樹枝,在地上拖曳。
三千人在樹林里跑動,林中的鳥兒能不嚇得驚飛而起么?
而且,那拖曳在地上的樹枝,亦是拖得塵土卷起,如果不進入到樹林里頭來看的話,自然會以為林中埋伏了無數鐵騎。
沛縣城下。
李陽見到城中遲遲無人出來應戰,嘴都咧起來了,這說明韓信布下的疑兵陣,起作用了。
說實話,韓信的用兵之道,還真是叫李陽暗自佩服。
就是因為自己之前提到過,劉季手底下或許有一個叫蕭何的謀士,其人足智多謀,劉季十分聽這位謀士的話。結果,韓信就想出了這么一個疑兵之計,來對付敵軍。
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如果敵軍是一群莽夫,此計難成,然若是對方軍中有謀士,此計卻是有十成把握可成,且奪回沛縣亦是可兵不血刃。
歷史上的韓信,其用兵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于靈活用兵的將領。
韓信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同時,亦是稱無兵也能戰。
歷史上,他一生中最精彩的一場戰役,背水一戰,就是靠以少勝多,僅靠3萬人擊敗20萬人。
不過,在他打出了赫赫有名的“背水一戰”之后不久。韓信剛剛整頓好軍隊,劉邦又把人給拉走了,讓他自己再去招人,對抗齊國十萬大軍。
面對這種困境,韓信發明了后世傳銷發展下線的辦法,給幾千士兵錢糧,讓他們自己拉人。拉回來五人,為伍長,拉回來十人,為什長,拉回來百人,為百夫長,拉回來一千人,為將。總之一句話,能拉回來多少人,就讓你當多大的官。
于是乎,韓信迅速就拉起了一支大軍,直接把齊國滅了,還逼著劉邦封他做齊王。
總之,這家伙就是個妖孽,有兵他可戰,無兵亦能戰。他打仗,完全就不受兵力的限制。
也正是因為熟知歷史上的韓信這一點,李陽才敢在麒麟殿上,稱用五百人可平亂。
笑話,人家韓信靠兩千兵,就滅了十萬大軍的齊國,如今只有三萬多反賊,韓信會收拾不了?那他還是兵仙嗎?
韓信也確實沒有叫李陽失望,進入東陽郡之前,就和李陽商定好了戰略。
先是放出風去,讓敵方得知這次李陽親率三萬鐵騎而來。
接著調東陽郡地方軍,在沛縣城外樹林中,布下疑兵陣,為了讓敵方相信自己有三萬大軍,故意帶五百人到城下叫罵。
如此一來,敵方鐵定相信李陽帶有三萬鐵騎這一事實。
用韓信的話來說,自己雖然沒兵,那必須得讓敵方以為你有兵。
連續叫罵了半個時辰,依舊不見城門打開,韓信也罵累了,停了下來,回到陣中,對李陽笑道:“大人,此計成了,現在可以勸降了!”
李陽點點頭,打仗是不可能打的,五百人還打個幾巴啊,自然是要不戰而驅人之兵了。
于是轉頭對李由道:“去將蕭何叫出來談話!”
“喏!”
李由領命,立催馬走至城下,對著城上的反賊喊道:“中丞相請蕭何出城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