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之驍勇,千古無二!
如果這句話是出自普通人之口,那自不當一回事,可這話出自于李陽之口,項羽還是非常受用的。
一國之丞相,當世之人杰,如此評價于他,死后,世人亦當如此評價。
這對于一心想要做一位英雄的項羽來說,他已經死得知足了,生不能做英雄,那便做一個鬼雄!
李由聽著他那豪邁的大笑,還有視死如歸的眼神,不由搖了搖頭,道:“你以為自己可以當個鬼雄?你以為自己是個英雄?”
項羽一愣,笑意淡去,不解的看向了李陽。
李陽鄙視道:“我視你為梟雄,卻非英雄。我視你為驍勇,卻非神勇。今日你即便死于此,也非英勇就義,只不過一莽夫也,死不足惜!”
項羽都蒙了,一會兒說不忍殺自己,一會兒卻說死不足惜。
項羽有一種自己被對方戲弄的感覺……
項羽此人,果然有些自負,一聽這話,便是不喜了。
自己此生立志,便是要為天下人除去暴秦,取而代之,此志,不大乎?
自小學成萬人敵之兵法,己身更是于千軍萬馬當中所向披靡。
如此,怎當不得一個英雄二字,怎當不得一個神勇二字?
當下便質問道:“梟雄與英雄有何分別,驍勇與神勇,亦有何分別乎?”
李陽輕笑一聲,雙手負立,道:“梟雄,其志雖大,然卻是一己之私志,英雄,乃承載天下萬民之大志。驍勇,其勇在于個人,神勇,其勇在于精神。故而,為一己之志,就算再勇猛,亦是驍勇,其志再大,頂多算個梟雄。為天下人之志,其精神之勇,氣吞山河,感染天下萬民,受天下人敬仰,當屬英雄!”
項羽眉頭緊鎖,似是在消化李陽的這句話。
其實,趕回來的李由和韓信,亦是在認真的領會著李陽這句關于梟雄與英雄,驍勇與神勇的解釋。
只不過,大家都似有所悟,卻又像隔了層紗,不明真義。
李陽自然知道他們聽不懂。
因為這個時候的人,根本沒有天下萬民謀福這種概念。
如果有穿越者聽到李陽的這番話,便會明白,李陽說的精神之勇,其實就是后世**高喊的那些口號。
這種精神力量,是社會底層的廣大百姓渴望有朝一日能擺脫剝削和壓迫,擺脫貧困和動蕩,過上安定富裕的生活的一種精神追求。
這是一種無形的精神驅力,它可以讓天下人為實現這些設想而奔走呼號、英勇奮斗。而引領這股精神力量的那個引領者,便是天下人心中真正的英雄。
這個人,他可以毫無武力,但其名字,卻能鼓舞全天下的人,使大家擁有為心中事業舍身忘死的勇氣。
當然,李陽知道,這些話項羽是聽不懂的。
所以,只好借用北宋時代的著名學者張載的話,對項羽道:“何謂真英雄,不過四句話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此,方為天下之大志也!”
項羽愣住了。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項羽重復念叨了幾句,然后渾身一震!
此刻,他終于明白李陽口中的所謂真英雄和所謂的天下大志是什么意思了。
為天地立心,即用心、有心,心在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