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蕭何是從咸陽而來,所以當天和李陽聊了很久。
把自李陽離開朝堂之后,朝中諸事皆講述了一番,特別是新政推廣,各郡縣欺上瞞下,對國政院陽奉陰違之事。
李陽聽完之后,倒是毫不在意,笑著告訴蕭何,待匈奴統一,回朝之時,便是新政土改大定之日!
這讓蕭何心中無比的好奇,李陽究竟有什么神謀妙計,竟然會如此自信的認為可以翻云覆雨,旋轉乾坤,掌控局勢?
不過,李陽似乎是故意要吊他的味口,亦或是自作高深,不肯透露半句。
沒辦法,蕭何只好換了個話題,道:“院長,此次屬下前來,還帶來了三萬套馬鐙、馬鞍,不過如今看來,這三萬套馬鐙、馬鞍于匈奴決戰倒是用不上了。”
“哦?半月時間,竟生產了這么多!”聽到這話,李陽有幾分詫異,短短半月,何章竟是做出了三萬套馬鐙、馬鞍,這簡直超乎了他的想像。
蕭何道:“因為我秦軍與匈奴用兵,何章為了能替院長分憂,特地增加了幾十條生產線,故而半月時間做出了三萬套。”
李陽點點頭,夸道:“這個何章,倒真是個人才!”
蕭何也不無否定的點點頭,十分贊同。
說實話,李陽是真的很震驚何章掌執的將作府。
因為那里不僅聚集了大秦所有能工巧匠,而且還有專業的流水生產線。
是的,你沒有聽錯,秦國的將作府,通通是流水線生產作業。
要知道,流水線生產和標準化模式是現代生產工藝的一個基本特點,可以說是現代社會一個重要的基石,不論是樓房還是各種現代設備,都離不開模塊化的生產模式。
在此之前,李陽覺得流水線生產和標準化模式是近代西方發明的,直到來到了秦國,去到了將作府,他才發現早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朝就已經發明了原始的流水線生產和標準化模式,這可比西方早2000多年啊!
也就是說,秦朝是世界上最先進行標準化生產武器的國家,他們有大規模的兵工廠,而且全國所有的工廠生產的武器標準質量都是一樣的。
比如,秦國的弩機一共只有六七個零件,故障率低,使用方便,而且秦國已經使用了標準化模具進行鑄造,可以短時間內在流水線上進行大批量生產。有扳機,能瞄準,可速射,流水化生產,這不是“槍”是啥?
至于”子彈“,那就更夸張了。
秦國的箭頭都是青銅箭頭,分大小兩種,小的約50克重,是用來遠程射擊的輕箭,大的100克,是用來近距離穿甲的重箭,但它們無一例外都是標準的三面棱形箭頭。
懂現代空氣動力學的人都知道,三面棱形箭頭設計已經接近空氣動力學的原理,所以它不但威力巨大,而且彈道穩定,是為大規模戰爭設計的專業武器。雖然時隔兩千年,李陽仍能感覺到戰國時代秦國那種鐵與血的森森寒氣。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秦國征戰天下的虎狼之師,實際上就是依托于流水線的標準化的裝備生產工藝,在秦朝裝備中,箭頭也好,弩箭也好,相互之間的差距極小,可以做到隨時更換,而這就是流水線和標準化的核心,這種成規模的標準化生產,或許就是秦朝軍隊戰無不勝的原因所在。
總之,李陽十分的佩服將作府的智慧和對于標準、規制的嚴格恪守。它完全是集研制、生產、標準化為一體,完全顛覆后世人的認知。
想到如今王離他們已經出征了,這三萬套馬鐙、馬鞍留在長城大營暫時也用不上,于是李陽便道:“三萬套馬鐙、馬鞍你還是帶到東胡去,交給韓信吧!”
蕭何點點頭。
確實,東胡剛剛統一,其內部還極不穩定,所以將這三萬套馬鐙、馬鞍帶過去,可以讓秦軍不僅更具威懾力,而且戰力也能倍增。畢竟,留在東胡的秦軍,一共只有七萬人。
七萬秦軍,要保證一個東胡不出亂子,可非易事。
次日,蕭何也帶著侍衛及三萬套馬鐙、馬鞍出發了,直奔東胡趕去。
上郡至東胡,數百里,加上帶著幾十車的裝備,所以用了三日時間,方才趕至東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