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秦國封侯已是難如登天!
當初,王翦在出征楚國之前曾就向秦王嬴政抱怨:“為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鄉臣,臣亦及時以請園池為子孫業耳。”王翦此語雖有打消嬴政空國中甲士伐楚之疑心,卻也折射出了在秦國封侯不容易。畢竟,王翦在滅楚之前已經戰功赫赫且有滅趙之大功,但是居然還沒有被封侯,直到滅楚,完成統一大業之后,方才封侯。
封侯尚且如此之難,那么封君呢?
因為秦國,封侯與封君并不是一個體系。比如嚴君樗里疾、安國君嬴柱……諸如此類的所謂君,都是王室成員,之所以封君,只不過是劃分封地而已,屬于世卿世祿制。
加上秦國爵位和軍功掛鉤,軍功爵制度的最高爵位就是列侯。所以非宗室人員的封君者,唯有商鞅、張儀、白起、蔡澤等,可以說是屈指可數。
更重要的是,即是封侯也是封君,就更是只有商鞅一人了。因為封君,可以說是秦國君主的例外授贈,但侯爵,則是實打實靠軍功偉績拼出來的。
比如,白起就沒有封侯,因為他是一名純粹的軍人,不熟政治,只有軍事思維,就算戰功赫赫,達到了軍功爵的頂點,可惜秦王易怒,白起難封。所以只得了一個世祿制的君號,并未封侯。其實,非宗室人員封君者,張儀、蔡澤等皆是如此,只得了一個世祿制的君號,以示恩寵。
而李陽,可以說是秦國幾百年來,除了商鞅以外,即是封侯也是封君的第二人。
因為皇帝的口詔里說的很清楚,是對李陽加封鎮國君,何謂加封,就是保留侯位,另外加封一個君號。
而且,封君除了是一種莫大的榮耀之外,封君也并非只是一個虛封,還有實實在在的利益,那就是封君必會獲得土地,有了土地便有了相應的稅賦福利。
皇帝口詔中所言的“封地后議”,也證明了事后會確定封地給李陽。
這在如今取消軍功田,實行年俸制的當下,賜以封地,就更顯其尊榮了。
只不過,皇帝會把哪里的土地,封為李陽的封地,這就無人可以猜到了。
總之,這件事代表著李陽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是無人可比的。甚至似乎真的把李陽,當成了是上天賜給大秦的吉星。
眾人在內心深處羨慕嫉妒的同時,也立即一齊出列,齊賀道:“天佑大秦,大秦萬年!”
而在這一刻,馮去疾和白正等人,是心塞的。
一個個看上去就和吃了蒼蠅一樣,心里那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心里恨的那是隱隱作痛。
他們做夢也想不到,當初自己處心積慮的聯名提議,把李陽從朝堂打發到北方匈奴去出使,竟然到頭來會是這樣的結果。
不僅轉瞬之間就滅了東胡和匈奴,而且李陽更是憑此一役,封為了鎮國君,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了。
如果說,在此之前,李陽這位國政院的院長,雖然職權上也總領朝政。但是,地位其實還是和馮去疾、李斯、蒙恬等人是在同一個級別上的,皆是侯。
可是,如今就不同了,現在的他,已經貴為鎮國君。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什么意思?
入朝不趨,就是說見皇帝,不用快步急行,換句話說,就是李陽可以在皇帝面前大腰大擺地走。
而贊拜不名,則是不能再喊他名字了,就好比別人不能喊嬴政的名字一樣。就算是他馮去疾,以后見到李陽,也得拜稱一聲“鎮安君”或“陽君”,否則就是不敬。
劍履上殿,則是可以帶著佩劍上朝。
總而言之,自今日起,從地位上,李陽就已經壓了馮去疾一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