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侗篤定道:“百姓節省一半人力畜力后,可以租一倍官田,產一倍糧食,官府多一倍糧稅…至于產量能不能提高一兩成我不知道,但有所提高是一定的…”
眾人又驚又喜!
被楊侗描述的藍圖所陶醉。
“一個小小的改進,即可令朝廷和百姓多出一倍收入,一個能工巧匠若是創造一件劃時代的農具,受惠的將是千秋萬代,所以,大家以后千萬不要小看和輕視工匠的價值!”
此時便是孔穎達,此時也是服服貼貼的,并沒說什么奇技淫巧之類的話。
“仆射說了人口、糧食,接下來是不是該是錢了?”楊侗笑問。
“確實如此!”楊恭仁點頭道:“這大半年來,冀州幾乎沒有絲毫進項!但每天安置災民、以工代賑的錢糧卻如流水一般的用了出去……再這樣下去,會出大問題的。”
楊廣在黎陽倉、涿郡倉、北平倉、遼西懷遠鎮、遼東通定鎮、臨朔宮倉城、臨渝宮倉城儲藏著如山如海的錢糧武備。楊侗北上之前,又把河南道的洛口倉、回洛倉搬得一干二凈。所以,冀州在毫無收入的情況下,也能輕輕松松的安置了幾百萬災民、養幾十萬大軍,更恐怖的是這些物資還絲毫不見少。
初步統計后,大家大致認為:如果把這些儲備錢糧全部弄出來,養全國的五千六百多萬百姓,都可以養上好幾年。但楊恭仁、楊師道、房玄齡、魏征、孔穎達、姜行本一致認為那物資不能動。
他們一致認為再苦再窮也要自己撐過去,別老是想著不勞而獲,就當著沒有那些物資。
這明明如山如海的錢糧,卻不能拿來用,楊侗也挺郁悶的。不過他也知道大家是對的。在創業之初若是權力核心圈子沒有過苦日子的決心,別說成就大業了,恐怕離死也不遠了!
此時一聽楊恭仁舊話重提,楊侗笑道:“我們從叛軍手中繳獲得黃金白銀、奇珍異寶無數,全部加起來也是一個天文數字!這是我們在這大半年來的收獲,我認為可以動用!大家以為呢?”
楊恭仁爽快道:“這是我們之所得,完全沒問題。”
楊侗道:“把黃金白銀、珠寶拿出來,以1兩黃金=10兩白銀=100吊錢的比例,將涿郡倉、黎陽倉、北平倉、臨朔宮倉城、臨渝宮倉城的錢兌換出來用。那些錢在庫房里堆著繩子都爛掉了,一些銅錢甚至都生起了銅綠!再不用就用不了了!”
“最關鍵的是銅錢越來越不值錢,我擔心用不了多久,銅錢會變成一堆廢物,因此,在銅錢這方面,絕不能墨守陳規,哪怕欠著也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花完。等我們有所收獲,再一一補充也不遲,甚至可以用買到的糧食、布帛、鐵錠等實物償還……這天下大亂的,只有實實在在的東西才是無價之物。”
隋朝流通貨幣是開皇五銖錢,一吊百錢,文帝在世時,對貨幣發行認真謹慎,嚴格控制五銖錢的標準,朝廷信用大立。由于開皇五銖數量少,所以幣值很高,一般人家幾吊錢就能過一個月。
但是楊廣繼位后,濫發劣質的新錢,從價值上看,新錢遠不如“開皇五銖”,楊廣卻要求與“開皇五銖”價值同等,另外由于治理不嚴重,各地私鑄風氣越演越烈,錢的質量越來越差,老百姓對朝廷的信心動搖,物價瘋狂上漲。
隋五銖的信用體系已經走到了崩潰的邊緣,遲早被新錢取代,趁它們還有一點剩余價值的時候花出去!
對楊侗這一決定,眾人都沒反對。
大家雖然對金融不精通,但也知道錢越來越不值錢了,先一步換成實物,非常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