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楊侗的突殺,唐軍軍陣的中后方發生了變動,數千弓手移動到了近前,他們麻利的彎弓射箭,在楊侗沖入一箭之地的時候,松開了弓弦……
密密麻麻的箭羽如烏云一般向著楊侗方向壓頂而來,密集強勁。
對于弓襲,楊侗早有應對之法,將披風掛著裂天槊上,猛力轉動,偌大的披風在他狂舞之下,將丈余之內的箭矢通通抵擋在外。不但保護了自己,身旁的兵卒亦在保護之內。不過他這一手,保護的兵卒終究是在少數。
斗篷范圍之外的將士,依舊受到箭羽的掃射。
好在玄甲軍早有準備,都是人馬披甲,在敵人的第一波箭雨中損失并不多。
玄甲軍素質在這一刻一覽無遺,中箭兵卒并沒有減緩速度,而是一手高抬手臂牽著韁繩,以護腕護著面門,習慣性的將武器含在口中,伸手將箭羽扯斷,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減緩速度。沒有中箭的將士更是沖的更歡:因為大家知道這一波箭羽沒有射到自己是幸運,下一波也許就沒這運氣了。而閃避箭羽的最佳方法不是逃,而是近身!因此個個毫不畏縮、奮勇爭先。
面對隋軍不要命的沖刺,唐軍第二波箭羽來不及射出,楊侗就已經先一步對上他們的槍陣。
槍陣,對全速突擊的騎兵威脅極大!
楊侗在逼近百步的時候,便已獨自躍縱而出。
離弦箭爆發力非常恐怖,百步距離眨眼即到,楊侗向前猛力一撩,系在裂天槊的斗篷卷住了擋在他馬前的十幾柄長槍,馬槊一挑,十數柄長槍脫手而出,往天上沖去。
少了槍尖阻攔,楊侗沒有片刻猶豫的切入敵陣,他沒有如同以往那樣強行撕裂一道口子,而是在正前方左突右殺,將槍陣攪得一塌糊涂。
緊隨他沖刺的騎兵見槍陣已不足給他們造成威脅,倍受鼓舞,加快了沖刺的力度,幾下呼吸的功夫,狠狠地楔入槍陣之中。
弱小!
這是唐軍給楊侗的感覺。
唐軍真的很弱嗎?
完全不然!
楊侗沒有戰術的野蠻戰術,恰好是最高明的戰術……
直接讓唐軍戰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