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規中矩的漫長的遷移都會死人,何況還有敵人?所以薛萬徹沒有什么什么一人未損的大話、假話,那樣會顯得虛偽。
又是一陣死寂!
“戰爭不會不死人!這我知道!”俞鴻聽了薛萬徹的話,反而踏實了不少,“第二個問題、薛將軍能保證大隋秦王接納我們么?”
“這不是問題,對于友好的部落,我大隋都加以善待,遠的有霫族,近的有突厥的南部可汗和粟米靺鞨,這三大勢力,不是內附大隋,就是接受了大隋的冊封!”
“第三個問題。”把話說開以后,俞鴻也不再拖沓:“我也有向隋之心,但我祖父庵羅辰當年投過北齊,并被安置到了馬邑,當時的漢人官員十分貪婪,只知無度索取,令我族人民不聊生,我祖父這才率領族人逃來這里,但是先被北齊鎮壓,后又遭到突厥人圍堵,這才幾近覆滅。是以請問薛將軍,若我柔然愿意歸附,大隋秦王當如何安置我們這四萬柔然族人。”
俞鴻仰慕漢學,只是身為草原人,改變不了直來直往的本性,若是漢人官吏,就不會這么單刀直入了。
薛萬徹聞言笑道:“酋長快人快語,我也不與酋長兜圈子了。就直接說一說我們對霫族的管理方法吧。”
“卻不知大隋秦王是如何管理霫族的?”俞鴻說完,十分認真的看著薛萬徹。
“當年霫族歸附,殿下曾與文武商議過管理辦法,殿下認為若由漢人管理霫族,必然會產生重重矛盾,從而令霫族百姓的利益無法得以保障,這其實怪不到制度,早年我大隋朝廷也真心接納過靺鞨、吐谷渾、羌人,只是政令下達到地方的時候,被官員曲解,從而變了味道,再加上生活習性、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問題的不同,會導致矛盾一天比一天增加,如果再遇到不法官吏盤剝,總總矛盾就會一發不可收拾的暴發出來。所以,這其實是官員引起的問題,按道理說,是怪不到朝廷身上的!因為朝廷既然接納了對方,肯定希望對方好。”
“是以,在安置霫族的縣令、縣丞、村才都從霫族人里選出,原則上是霫人地霫人治,在大隋治下,只要有官籍,不管是霫族人、突厥人還是契丹人,都與漢人地位等同,兩族之間可以自由通婚,孩子可以入學,青壯也可以參軍入伍,軍餉和各種待遇都和漢人相同,若是在戰場上立下戰功,只要有能力,一樣可以出將入相;另外,工部派出工匠,指導霫族百姓操作農具以及耕種方法。也派專人對霫族百姓的物品估價,以免淳樸的霫族百姓,在貿易的時候,被黑山商販欺騙!這不僅是我們對待霫族的政策,也是對待治下各族的基本政策。”
俞鴻壓抑著心中的激動,問道:“卻不知,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天下沒有免費午餐,作為一族之長,俞鴻自然不會被對方畫出來的美好藍圖迷失,他一直深信漢人這句:預先取之必先予之!
“當然。”薛萬徹點頭道:“各個民族享受與漢人同等的地位,自然也要遵從基本的義務,首先、大隋律法的每一條款必須遵守,不能因為本族的習俗草菅人命,若是有人觸犯,不管是哪個民族的百姓,都要承擔相當的懲罰;其次、軍權全歸朝廷所有,任何民族、任何家族都不能保留私軍!”
“身為朝廷中的一員,理當遵矩守法!”俞鴻徹底放下心來,稍微猶豫了一下,道:“此事,非我一人能夠做主,需要征得其他首領的同意。還請薛將軍在此盤桓數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