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齡臉色大黑,差點吐血。
楊侗笑道:“人無完人,別老是拿別人的缺陷說事兒!大不了,送十幾二十個美女給玄齡便是了!”
“殿下,你還是殺了我吧!”房玄齡欲哭無淚。
眾人狂笑!
“杜如晦的策論以我大隋的制度為基,提出了獨到見解,格局宏偉,詩賦也是上佳之作,尤其是他的書法寫得極好,頗有大家風范,我以為狀元非他莫屬。”楊侗點了杜如晦為第一名。
眾人一一觀看考卷,略過內容,單看書法時,才發現杜如晦果然寫了一手好字,筆法溫潤秀勁,卻又沉著飛動,雖然還欠一點火候,但假以時日,必然會成為一代書法大家。
“許敬宗第二、韓術第三、馬績第四、張宣第五、蓋文達第六……準備張榜公布”
“喏!”
楊侗隨即向房玄齡說道:“玄齡,我不想再等了,我要立刻見到杜如晦!但今天是張榜之日,幾萬名考生在宮外等著,我現在出宮的話,肯定引起騷亂。你馬上到外面把杜如晦接進宮中!”
“諾!”房玄齡立刻施了一禮,興奮的轉身沖了出去。
房玄齡不僅是為好友取得好成績高興,也是為大隋多了一名王佐之才、為自己能夠和知己并肩作戰而高興。
望著激動難耐的楊侗,楊恭仁面色一凝,低聲提醒道:“殿下,杜如晦的策略雖好,但切莫急功近利、妄自尊大。”
古漢時期,王莽改制的失敗,固然有其歷史的必然性,但他性情狂躁、輕于改作,一味慕古、不切實際,剛愎自用、所用非人,這些性格特征使他在改制中既不能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政策,又不能建立一個高效率、有威信的推行新政的領導班子,因此改革注定要失敗。
雖說王莽改制失敗的緣由很多,但‘朝令夕改’絕對是一個大禍根。
他登基一兩年時間里,先行土改,繼而禁止奴婢買賣,然后改幣。
這些政策本來是利于百姓之舉措,可他制定之時缺乏深思熟慮、思慮不周!在執行過程中一旦推行不利,他馬上變更,有的甚至改了四五次以后,最終卻變回原樣。
如此朝令夕改,只會令官員百姓不知所從,而王莽還意猶未盡,繼續“深化改革”,改官名、改地名、一個地方甚至改上四五次,弄得人人搞不清東南西北,最后朝廷公文提到地名時都不得不一一附上原地名,否則大家都看不明白。
楊恭仁就是出此考慮,才如此點醒。
楊侗一愣過后,隨即明白的點頭道,“仆射放心,我始終牢記一步一個腳印的道理。”
“殿下英明!”聽到這話,楊恭仁送了一口氣,杜如晦的策論中不管激進的思想,而休養生息更符合大隋的國情,若貿然開戰,貿然使用杜如晦的思想,必然令之前訂下的種種國策出現錯亂。
正午!
三萬多名考生從四面八方趕到神武宮前的神武門橫街,將官榜張貼之處圍得水泄不通。
金榜已經張貼出來了,發布公告的官墻上,有不少精兵保護,除了考中的三百名士子外,還有書寫三千個名字的紅榜,這三千人將會進入清華學宮深造。
這就給了很多人另外一條出路,雖說今年考不進前三百名,但至少能進清華學宮讀書,在學習過程中食宿全免、每個月有補貼,還能接受諸多名師指點,在起點上,就比落榜者高了一大截,明年的科考,希望將大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