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尚書此言差矣!”李靖反駁道:“占領一地不是你想的那么簡單,當地士族是否接受、民眾是否擁護、官員是否忠誠、軍隊糧食怎么解決都是大問題,當年楊玄感占領中原大部,中原人肯接受他嗎?沒有。最后還不是以一敗涂地而告終了嗎?還有蕭使臣內附上來的荊襄地區,我大隋目前也只是對疆土占領罷了,但是在人心方面,還沒得到真心的控制,如果沒有兩三年時間的耕耘,很難實現人心上的大一統。還有虎牢關以東的中原地區的百姓,其實比較認同瓦崗的,要是瓦崗軍還在,我們絕對不像之前那么容易。”
魏征沉思片刻道:“這么說來,李密離開中原其實失策了?”
“恰恰相反!”李靖笑了一笑:“翟讓雖然是一個小富即安的人,但他為人仗義,他所信奉的原則是有肉一起吃、有錢一起花,打土豪劣紳、強奪官倉,然后把糧食分給貧窮百姓,所以被他掌控過的中原百姓對翟讓時期的瓦崗軍十分擁護,他所執行的戰略,與我大隋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李密認為翟讓得罪地方豪強、關東士族,成不了氣候,所以在翟讓死了以后,全面倒向士族,與懷念翟讓的百姓漸行漸遠,導致他在中原呆不下去,只能遠走江南,一方面是避開我大隋的兵鋒,另一方面是尋求南方士族的支持。但事與愿違,南方士族極度排外,把他當作入侵者,覺得李密帶去的只是戰爭,所以之前沒有一姓支持。如今雖然以陰謀逼迫南方士族支持,但強逼而來的終究不是王道,這種矛盾和隔閡遲早會爆發出來。從地形上說,江南水網縱橫,打起來未必比巴蜀容易。另外,李密和孟海公紛爭不已、劍拔弩張,但如大隋兵至,必使二人同仇敵愾,共御大隋,這就間接幫了李密的忙,而李淵也得到喘息之機,所以柿子挑軟的捏,先打孤立無援、怨聲載道的李淵乃是上上之選。”
“況且我朝為了殲滅偽唐,早已籌措良久,在與偽唐接壤的各處關隘均有糧草,在其內又有多年滲透經營,對其各處駐兵了如指掌,正可藉此機會西征,解除生死大敵之后,再仿效先帝滅陳之戰,順江而下,一統天下。”
楊侗聽著兩個‘托兒’爭執不下,理由都很充足,搞得像真的一樣,心下好笑的故作權衡一番,道:“這么爭執下去也不是辦法,李尚書、魏尚書各將理由羅列出來,上元之后再一一探討,至于攻打誰,等房尚書出使歸來再說。”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