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不大,完全沒問題。”
楊恭仁話音剛落,一名斥侯又來稟報:“啟稟大帥,魏軍士兵在營盤內和兵帳鋪設東西,遠觀是似易燃之物。”
眾人一聽,不由得替徐世績默哀起來。
這個徐世績實在太倒霉了。
居然遇到玩過一回火攻殺陣的人。
“這是千里鏡的功勞。”左天成深為感慨的說道:“有了此物,無論何人想要偷襲我軍幾乎都不可能,而且能夠令斥侯觀測到敵軍大營更詳細。”
“凡事無絕對。”楊恭仁卻是搖了搖頭,說道:“千里鏡的作用確實不小,但說憑這個就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那就有些夸張了,畢竟還有很多地形是千里鏡無法一窺全貌的。千里鏡和騎兵三寶一樣簡單,容易讓人學了去。如今也是敵人不知道我們有這種利器而已,否則的話,他們也能造得出來。”
麥仲才這時候虛心求教:“大帥,我們放火應該注意哪些?”
楊恭仁似乎是玩火行家,問題一出就不假思索的回答道:“首先是火種,其次易燃之物。”
楊恭仁說得一點不錯,若是火種少輕易就被撲滅,歷史上所有成功的火攻之計,都是有充足火種。火種多得讓敵軍撲滅不了,才能成功,當然了,易然之物也是關鍵。
左天成沉吟道:“我們也不知魏軍鋪設了多少易燃之物,總不能讓我軍將士入營去送死,而且魏軍大營極大,派兵放火箭也不能在短時間內將大營燒著。不如我們效仿圣上火燒同羅人之計,在魏軍大營東、北、西三門弄上幾百匹馬,只要在馬身上掛滿茅草,所到之處就是火種,不需多久,魏軍大營定然會陷入一片火海當中。”
“左將軍這辦法可以,放火之事就這么辦。”楊恭仁笑著說道:“既如此,事情就好辦了。魏軍既然想把我軍誘入大營放火燒,想必是不會和我們持久作戰的。我們干脆將兩策合一好了,留下南門當他們的退路。就是一部軍隊拖住營中魏軍,一部騎兵假裝南下,再調頭回來收拾營中逃兵,先合力破了大營,然后再去追殺另外兩支魏軍,以我們騎兵速度,要追上他們,很容易的。”
說到這里,楊恭仁站起身子,喝道:“眾將聽令。”
帳中眾將皆都站立了起來,甲葉撞擊,發出了一陣聲響。
“麥將軍,你一直追隨在圣上身邊,參與過很多次突襲異族之戰;論用騎經驗,帳中以你為首,你帶兩萬騎兵南下,于魏軍大營五里之外埋伏,等到潰兵到達立即攻擊。若是遇到徐世績,盡量生擒。”
大隋第二軍團也是善于騎戰的軍團,所以并沒有跟秦瓊去江夏,而是由楊恭仁統率,所以楊恭仁并不是沒有主戰軍隊。
“末將遵命。”麥仲才躬身應命。
楊恭仁看著樊則,笑著說道:“樊則將軍,你點齊一萬奴兵待命,等我們破了魏軍大營,便讓這五千奴兵南下,任務是把魏軍那兩萬伏兵引出來,然后由麥將軍的隋軍士兵支援。千萬就記住,別把自己也陷了進去。”
“末將遵命。”樊則忍笑應命。
“左將軍,你負責攻營。記住,攻營的話就讓奴兵上。”
“……”眾將無語長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