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士人知道朝廷注重事實的套路,在這方面下了功夫,全力以赴的打磨著自己的文筆,比起初來乍到的南方士子有先發之勢。
但荊、揚二州是宮體詩的誕生之地,宮體詩這類體裁的詩文用詞華藻、綺麗空洞,詩風文風浮艷華靡,以綺錯婉媚為本,講究形式和技巧,追求辭藻華美,但內容和題材十分狹窄,詩作大多是骨氣都盡、剛健不聞。南方士子自小受到這種體裁文章熏陶,自己寫出來的東西也是如此,當他們面對隋朝的考題以及要求,結果自然就悲劇了。
不公平之說,就是緣自于此。
北方士子受楊侗恩惠極多,尤其是寒士,因為楊侗的緣故,不用在士族、權貴面前低聲下氣,也照樣能夠憑借胸中所學,登上九重天,個個視他為改變自己命運的圣明天子、恩人,一聽南方士子在大隋地盤上公然詆毀圣上,差點被周圍唾沫星子給淹死。
南方士子也不是怕事的人,這樣就對罵了起來,最終演變成了全武行,參與械斗的士子高達三四千人,若非城中士兵反應及時,恐怕會搞死很多人。
“朕明白了…但是朕不會改。”楊侗說道。
楊恭仁就知道楊侗會這么說,苦笑道:“詩琴書畫是以陶冶情操之藝,怎么來都無所謂,但是治國之時需要實事求是,浮夸之風要不得。文以載道、大道至簡之文風,乃是我們多年來的心血之一,也為文武百官處理事務時,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萬萬不能拋棄。可是這些考生被押了來,他們箭張拔弩的在端門外廣場對峙,要不是有軍隊看管,早就大打出手了。”
“叫上兩千名玄甲軍,跟朕去看看吧。”
“圣上要殺人啊?”楊恭仁嚇了一跳。
“這是一個挑起地域之爭的天賜良機,唐軍細作不加利用,就不是一個合格的細作。”
楊侗說完,大踏步而去。
。。。。。。。。
紫微城端門警戒線外,聚集了四五千名考生,他們以大門為中心,一分為二,出現了涇渭分明之勢。在靠城方向,有近五千多名士兵手執長矛戰刀,殺氣騰騰的將兩群考生嚴密監視。
端門此時已經關閉,三千披掛整齊的隋軍手持強弩站在宮墻之上,冰冷的弩箭對準下方,這是大隋王朝的核心重地,不容任何一人擅自闖入規定黃線,一旦有人違規,便會遭到城上城下的士兵擊殺。
城下。
南方考生陣營之中,有名書生站在一個臨時搭建的木臺之上神情激烈的振臂高呼,言語之間極盡挑撥之能事,下面許多人都在高喊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