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谷草原上放牧的牧羊女臉色蒼白,身體瑟瑟發抖,認命一般的閉上眼睛。
“轟隆隆……”
一陣驚天動地的馬蹄聲從羊群旁邊轟然突過,根本看都沒看這些牧羊女一眼。
過了良久,牧羊女們這才睜開眼睛,一臉驚悚的看向直撲帳幕群落的大隋騎兵,不知該慶幸還是憤怒的失聲痛哭。在這場戰爭之中,恐怕最為無辜的就數多瑪鎮的這些人吧!但之前被他們洗劫的南北牧民何嘗不是無辜的普通牧民,可他們也沒有因為對方的無辜而與之友好共處,只能說,是非善惡終有報。
多瑪各部雖然十分緊張,但因為南北雙方一直無視他們,漸漸也就陷入“狼來了”的松懈,如今得到示警,卻已經來不及大規模,很快就被大隋鐵騎直接突進營帳遍地的鎮子。
“殺!”
裴行儼一馬當先,帶領三百名親衛,直沖剛剛集結了約有千人的多瑪騎兵,雙方立即廝殺到了一處。
隨后,大批的大隋騎兵殺到,小股多瑪騎兵看到鋪天蓋地的大隋鐵騎,不由心中發寒,他們全鎮人口加起來都不到六萬人,因為常年累月去洗劫他人,導致青壯大減,匆促組建的多瑪聯軍也就只有萬人左右,上去和數目龐大、兇悍殘暴隋軍拼殺,恐怕是送死的份,當下這支聯軍毫不遲疑掉轉馬頭逃走。
然而當這隊騎兵掉頭的時候,其他聯軍也紛紛效仿,在其身后的大隋鐵騎跨馬追殺,縱然有些不弱的騎兵奮起反擊,然而也被潰兵擋住了去路,動彈不得。
這就使兩種心態的士兵撞到了一起,被人數眾多、驍勇善戰的第一軍士兵在身后追殺,不斷將這些作惡多年的多瑪青壯斬于馬下。
。。。。。。。。。。
就在隋軍為民除害的時候,論科耳在上百名將領的簇擁下,巡邏北營。
吐蕃大營駐扎在多瑪谷南谷口、黃河西岸,距離隋軍大營有三十多里,同心圓的結構向外輻射,最外面的圈子是被吐蕃征服的蘇毗、附國、彭域、黨項、白蘭羌等部落,中圈是吐蕃本族之軍,最里面則是主帥論科耳的本部士兵,核心便是他的大帳。
除了人,吐蕃還有五十多萬頭牛羊,只有三成來自吐蕃本部,七成是吐谷渾和蘇毗、附國、彭域、黨項、白蘭羌所湊,隨著朗日贊普戰略重心西遷,這些牛羊也紛紛西遷,為了防止隋軍偷襲,論科耳直接將這五十多萬頭牛羊統一安置到了軍營之內。
整座大營都沒有營墻營柵,不過他卻派了五千名士兵在谷內日夜巡視,倚重巡邏叫不設營柵也是游牧民族的傳統習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套巡邏體系。
要是在一望無垠的大草原,這套巡邏為主的防御體系自然不會出現問題,而且草原有足夠曠野給他們扎營,所以他們為了防止大風中的火災,便將軍營布得極廣,大帳與大帳之間的距離甚遠,即使一頂大帳失火,大風也不會把火苗席卷到周邊大帳。另外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出行方便,一旦敵軍來犯,處處都能提供騎兵行走,不會出現混亂。
可這種布營風格到了地形復雜的山區,就布置不起來了。
因為多瑪南山谷不但平坦地勢小,旁邊還有黃河和它的支流熱曲河,他們不得不縮小營盤面積,使大帳和大帳之間緊密相連,不同以往的駐營環境使得吐蕃軍的傳統防御出現不少漏洞,也變得十分危險。而且他們沒有中原軍隊的布營技術,只能對原有的防御體系進行加強,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巡哨加倍,從原先的千人增加到五千人,而且重點防御坦蕩的多瑪谷,有力的保證了大營安全。
論科多能成為一方主帥,并非是朗日贊普親弟這一層身份所致,而是他在多年的征戰生涯中迅速成長為吐蕃罕見的將帥之才。
他知道自己的軍隊像是一根套馬桿,已經成功的套住了隋軍,他們必須盡快和自己決戰,才能在隆冬到來之前退出高原,否則必將被尿未落地立成冰的天氣凍死;而自己這一方,只要把隋軍拖到寒冬,就有破敵契機。
但任何事情不會十全十美,論科耳的計劃雖然穩健,可麾下將領大都不贊成。因為每名將領的背后都有一個部落,他們之所以舉族之兵來戰,是看中了中原財富,可是論科耳卻不敢去跟只有三萬的隋軍打,而是把大家像牛羊一樣圈養在營盤之內,讓令大家相當不滿,關鍵是祿東贊的七萬大軍即將到來,這要是參與到戰爭之中,戰爭結束以后,他們的財富至少損失一半。
而望著這些不斷請戰的將領,論科耳煞是心煩。他雖性格剛烈,卻不是不知政治的莽夫,他當然知道這些將領的真實用意。
吐蕃高原上以前存在大大小小十余個國家,部落無數,朗日贊普數年時間南征北討橫行高原,將這些國家部落一一征服、覆滅,締造了鼎盛的吐蕃王國,以前的很多部落首領也都變成了吐蕃的貴族、將軍,朗日贊普再以戰爭之利誘使這些人輔助他攻伐四野,利之所至,全軍所向無敵,然而禽獸到底還是禽獸,連敵人是什么樣都不知道就想吃獨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