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上。”主管尚書省兵部、刑部、學部的右仆射楊善會拱手道:“秦將軍只帶四萬士兵去北方組建新的第三軍,那剩下的兩萬士兵怎么辦?是納入第五軍,還是退役?”
“當然不是,”楊侗搖頭道:“朕打算將這兩萬精兵一分為二,其中一萬和五軍一萬調去臨洮給萬徹,為殲滅李世民做準備;剩下一萬和五軍另一萬士兵則去遼東,和第四軍進行大規模重組,你認為如何?”
“臣無異議。”楊善會說道:“遼東之南是高句麗、新羅、百濟,北部是南室韋、北室韋、粟末靺鞨、黑水靺鞨,而西方是突厥,遼東可謂是大隋最復雜地方毫;然而負責遼東安全的第四軍只有三萬士兵,他們的壓力極重,圣上將這兩萬精兵補充過去,非常合適。”
“這樣分配下來,那么第三、第四軍各有五萬精兵,第五軍四萬;萬徹的第十軍三萬人,等王伏寶將軍的第九軍凱旋歸來,兩人合并成第九軍,兵力亦是五萬人;而荊州方向的軍隊是目前最混亂最復雜的軍隊,除了李靖和段德操的兩支軍隊、杜伏威將軍的第十一軍,還有很多雜兵,累計起來少說也有十萬人,說是良莠不齊毫不為過。”
眾人苦笑,楊侗所謂的良莠不齊也是在大隋,要是所謂‘雜兵’到了其實勢力當中,那也是精兵,只聽楊侗接著說道:“讓李靖以自主去留、優勝劣汰的方式,將荊州的軍隊整編成新的第十軍,兵力暫定六萬,杜伏威、段德操為副帥。”
第十一軍是杜伏威的發家之兵,楊侗雖然不擔心杜伏威,但這支軍隊單獨存在,既不符合朝廷軍制,也另類顯眼,將之納入軍制框架進行整編,也使他人失去攻訐杜伏威的理由和借口,對他的個人安全有益無害。
“喏。”楊善會應道。
“圣上。”楊恭仁拱手道:“洛陽有鄧暠將軍的軍隊拱衛已經足夠了,第五軍在洛陽的意義不大,依臣之見,可將第五軍調來大興,一是新年將至,各國使團數目龐大,需要軍隊維持秩序,二是益州若是有變,第五軍能就近出戰。”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眾人紛紛出聲贊同。
楊侗稍一思索,便從善如流:“讓謝映登盡快整編第五軍,然后乘坐圣武車前來大興。”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