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架攻城梯頓時搭上城頭,士兵們如蟻群一般地向上爬去。
城上下城就像演習一樣,彼此配合熟練無比,等到唐軍即將攻上城時,城下的射箭便停止了。而在這時,躲在城垛的隋軍出現了,他們強烈反擊,把滾木礌石如冰雹一般的砸下,唐軍士兵無處可閃,紛紛慘叫著跌下城去。
隋軍的自身攜帶的長武器是戰槊,但由于戰槊長度不夠,士兵們都換成了唐軍的長矛,將即將殺上城頭的士兵挑下城去。
城下尸體已經填滿了壕溝,極為血腥殘酷,但這已是家常便飯,沒人放在心上,而且很多唐軍士兵摔到在尸體上,反而保住了性命。
雙方經歷了二十幾場惡戰,都摸透了對方套路,傷亡均在大幅減小,唐軍每次攻城的傷亡數目也由最初的數百人減少到百余人,而隋軍的傷亡更是減少了十人以下。
唐軍只有十多架攻城梯,但每架都十分沉重,難以造成破壞,二十幾名隋軍士兵先用長叉頂住了一架梯子,這是隋軍特別趕制的大鐵叉,長達兩丈五尺,重四百余斤,需要十幾二十名士兵合力使用。
二十幾名隋軍抱起鋼叉一起向外用力,攻城梯漸漸的離開了城墻,在一片慘叫驚叫聲中,攻城梯向外翻下,上面數十名唐軍士兵紛紛跳下,下面的士兵被沉重的梯子壓到下面,死傷慘重。
緊接著是第二架、第三架……
短短半個時辰左右,便有七架攻城梯被推倒在地,這些攻城梯制作粗陋,摔到地下全部斷裂。
侯君集喝令道:“再拿十架攻城梯!”
“啟稟大將軍,攻城梯沒有了。”
侯君集愣了一下,十分不甘的看著城關一眼,頹然令道:“退兵吧。”
‘當、當、當!’
退兵鐘聲敲響,唐軍士兵如潮撤下,這一戰時長一個半時辰,他們也只是傷亡一百七十余人,而隋軍只有九人受傷,都是在激烈的搏斗中被刺傷,沒人被箭矢所傷,更沒有陣亡的士兵。
唐軍的退卻,城上隋軍甚至都歡呼都沒有,便坐下休息了。
城前狹窄,隋軍兵力充足,打這種仗實在輕松不過了。
城下,侯君集也見到了高士廉的信使,信使是從水路上來的,找到侯君集后,將信呈給了他。
侯君集打開信件看了一遍,信是高士廉所寫,問他們為什么還不到道秭歸縣,以至嚴重的貽誤了戰機;并且還希望他盡快打開局面,重新打通巴東的溝通。